2。“舊國”句:意謂你到故鄉,所見者也惟有青山如故。舊國,指故鄉。
【賞析】:
詩意在寫送故人返鄉,感嘆自己不能與之同返。詩扣緊亂離主題,由亂起南來,到亂平北還,到所見劫後荒涼,環環相扣。開頭兩句交代了兩人是患難之交。三、四句寫思鄉之情,寄託飄零之嘆。看似平平的敘述中充滿了痛楚與辛酸。接下來的四句想象友人的歸途情境。這首詩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蜀先主廟
五言律詩
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
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
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
來舞魏宮前。
【註解】:
1。蜀先生廟:蜀國開國皇帝劉備的廟,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縣。
2。“業復”句:王莽代漢時,曾廢五銖錢,至光武帝時,又從馬援奏重鑄,天下稱便。這裡以光武帝恢復五銖錢,比喻劉備想復興漢室。
3。“淒涼”兩句:蜀漢降魏後,劉禪遷至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魏太尉司馬與之宴,並使蜀國女樂歌舞於劉禪前,旁人皆為他感傷,他卻喜笑自若。伎,同“妓”,女樂。實際也是俘虜。
【賞析】:
這首詩是賃弔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論詩。詩中開頭就以氣吞日月、俯仰古今之勢極言稱頌劉備的英雄氣概和歷史功業,三四句實寫劉備一生之業績。五六句感嘆劉禪昏庸無能以致國亡身降。最後嘆阿斗不賢不肖,終成階下囚。全詩前半寫功德,後半寫衰敗,以形象垂戒當世。詩的用事對仗都很警闢工整。紀昀評此詩說:“句句精拔。起二句確是先生廟。妙似不用事者,後四句沉著之至,不病其直。”
劉禹錫
(772…842),字夢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中進士,不久又登博學宏辭科,當過幕府掌書記、監察御史。晚年任太子賓客,也稱劉賓客。他的詩曾受皎然、靈澈的影響,他的詩氣骨高遒,常用比興手法諷刺時政,有《竹枝詞》等通俗清新之作,在唐詩中別開生面。有《劉賓客集》。�
沒蕃故人
五言律詩
張籍
前年戌月支,
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訊息,
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
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
天涯哭此時。
【註解】:
1。沒番:身陷吐番。
2。月支:指吐蕃。也作月氏(zhi1)。
3。沒:死。
4。蕃:吐蕃,古時西部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
【賞析】:
詩是悼念為征戰覆沒於異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歿,將信將疑。詩前半首從戌守寫到全軍覆沒,訊息全無,死生不明。後半首是想象戰場衰敗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還。語真情苦,流露出非戰思想。詩句樸實,不飾雕琢。
張籍
(約766…約830),字文昌,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十五年(799)中進士,曾任水部郎中、國子司業。他的詩長於敘事,以樂府詩最為著名,頗為白居易推崇。有《張司業集》。他既有輕快圓轉的民歌風格作品,也有平易流暢的樂府類作品,宋元人認為唐人樂府詩他應當是“第一”。
賦得古原草送別
五言律詩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註解】: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晴翠:晴日裡青翠的草色。
4。萋萋:茂盛的樣子。
【賞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前四句重在寫草,是統寫,後四句則轉而寫別。古道、荒城在耀眼的綠色中離別的滋味,芳草也就結縭得滿是別離的的象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