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相抗衡。再有,就是要製作資訊高速公路精品——互動式電視影片伺服器、電視機頂置盒的程式等等。尤為重要的是,眾多的程式設計師們正齊集一堂,為完成後來的95視窗而忙碌著。

微軟公司對環球網所作出的公開反應一直沉默不語。直至1995年秋,環球網的發展勢頭之猛已讓人無法忽視——它已構成了對微軟公司的威脅,已有約2000萬人不用微軟公司的軟體而在網路上馳騁。更糟的是,在太陽微系統公司所開發的程式語言Java的推動下,環球網作為一種新式“平臺”正在崛起,對視窗在個人電腦上的霸權地位構成了挑戰。

蓋茨坐不住了。1995年12月7日,他為分析家、記者和客戶們安排了一次全天性活動,旨在說明微軟公司打算全面參與並贏得這場新的軟體大戰。微軟公司將生產網路瀏覽器、網路伺服器,並對微軟公司現有的程式進行網路化。微軟公司甚至還將不計代價地獲得太陽公司Java語言的許可證。

從那時起,雷德蒙德的每個人都進入了網際網路絡時代。在這個有著35座建築的大院的每個角落都進行著網路專案的開發工作。1996年2月份成立的“網際網路絡平臺與工具部”的員工人數增加到了2500人——比網景公司以及緊隨其後的五大網路新貴的員工人數之和還要多。一份由邁克爾·金斯利編輯的名為《石板》的頗具特色的網路雜誌,繼1996年6月24日在MSNBC上首次亮相之後,於1996年7月15日正式創刊。MSNBC是一個由微軟公司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Inc)聯合創辦的有線新聞頻道和網路地址。到1996年秋,微軟網路也將以巨型網路地址的面目重新出現。蓋茨說:“當前,網際網路絡對我們來說最為重要。它將帶動一切。我們的軟體個個都是核心產品。”

儘管由這些產品所帶來的影響力我們還要拭目以待,微軟公司攻勢之迅速、火力之密集卻已經改變了競爭對手和分析家們的推算。市場調研公司——加特納集團公司(GartnerGroupInc.)的副總裁斯科特·溫克勒說:“人們要問的已不再是微軟公司是否會被網際網路絡置於死地,而是微軟公司是否會稱霸網際網路絡。”

蓋茨,這位當年熱衷於商業史的學生,十分清楚其他主宰市場的大公司,如通用汽車、IBM之類如何由於其高層經理人員未能洞察到業內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而栽了跟頭。解決這個問題成了蓋茨1995年秋出版的暢銷書《未來之路》中的一個突出論題。他說:“我還沒見到有這樣的情況——一個領導者能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他根本沒抓到手的新機遇上。”

對微軟進行網路化的工作開始於1994年2月。當時,蓋茨的技術助理史蒂文·斯諾夫斯基在為公司招聘人才的途中,回到母校——康奈爾大學。被大雪困在紐約州伊薩卡機場的他回到了康奈爾校園。在那裡,他所看到的情景是:學生們在教室之間穿梭往來、向終端鍵入指令、從網路上接收電子郵件和課程表。

網際網路絡傳播起來就像撲不滅的野火一般。它不再是一個專業技術性質的網路,像7年前斯諾夫斯基在校時那樣,而是一個學生和教職員工都在使用的、用以同校內乃至全世界的同事進行交流的工具。他馬不停蹄地給蓋茨及其技術人員發去了一份電子郵件,寫道:“康奈爾聯網了!”

蓋茨的一名下屬給斯諾夫斯基的回覆是:已經有過搞網路的人“在拿同樣的內容煩我們。也許你們該碰碰頭。”那個人就是阿拉德。1991年受聘之時,這位一臉稚氣的程式設計師對微軟公司是否“瞭解網際網路絡”很擔心。不管怎樣,他還是簽了約。這表明他有能力幫助公司去了解網際網路絡。1992年時,阿拉德是微軟公司唯一一位在自己名片上寫著“網際網路絡技術程式經理”的程式設計師。他回憶說:“那時我勢單力薄。”

阿拉德的工作是為微軟公司的LAN管理器和WindowsforWorkgroups軟體建立TCP。“IP——一種網路通訊格式。長期以來,TCP。”IP一直是在太陽微系統公司等所生產的Unix型電腦上使用的標準。阿拉德說,但是對於微軟公司而言,按執行副總裁史蒂文·帕爾默的說法,TCP…IP只不過是個“複選項”。阿拉德還記得帕爾默說過:“我不知道它是什麼。我不想知道它是什麼。我的客戶們對之表示強烈不滿。別再提那傷心事吧。”

在1993年早些時候的一個不受支援的專案中,阿拉德負責監管微軟公司第一個網際網路絡伺服器的開發工作。這是一種可將微軟網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