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邊,新宅子的探索沒有任何收穫。
衙役、暗衛、開封府眾人、連幾位兄長都親自出馬了。眾人搜遍了宅子內外,沒發現任何可疑的地方,更別提皇宮密道什麼的。展昭站在假山上摸摸下巴,“難道咱們都猜錯了?”
趙臻聳聳肩,“我就說沒那麼巧吧~”
公孫皺眉問龐統,“你再想想,咱們今天去臨江樓,有沒有落下什麼線索?”
龐統根本沒留意,正想搖頭,忽然想到趙臻沒來由的怒氣……
龐統看一看趙臻,趙臻平時脾氣溫和,今天突然暴怒,一定是發現什麼了。但趙臻既然不想說,自己也沒必要討人嫌。龐統對公孫搖搖頭,示意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龐統看趙臻的眼神,恰巧被包大人捕捉到,“皇上今天有什麼發現嗎?”
趙臻鎮定自若地搖搖頭,“除了李佳餚的態度前後矛盾太大,沒什麼其它發現。”
——趙臻畢竟不是展昭,當他認真想騙人的時候,任何人也休想識破。
李佳餚蒐集那麼多容貌像展昭的小廝意丨淫,這種事說出來雖然噁心,卻並不觸犯哪條大宋律。就算把這件事告訴包大人,包大人也不能將李佳餚繩之於法,何況事情鬧大了對展昭也不好。
包大人視展昭如子侄,心裡肯定備受煎熬,同時也會猜到自己要對李佳餚動手。從法律的角度包大人必須阻止自己,從人情的角度包大人又不想阻止,與其兩個人糾結,不如一個人快刀斬亂麻,這種事還是別讓包大人沾手了。
第83章 皇宮密道
公孫帶回來的兩個夥計嘴很嚴,無論如何威逼利誘;堅決不肯吐露教唆他倆下毒的人。兩個夥計一口咬定,彼此就是投毒案的主謀;根本沒人教唆他倆。投毒的原因是上個月李佳餚曾當眾訓斥他倆;讓他倆很沒面子;從那以後兩人就懷恨在心;等了一個月才找到機會,向李佳餚愛喝的酒下毒。
他倆沒膽子下毒殺人;只想讓李佳餚吃吃苦頭;所以下毒的分量很輕。
兩人沒想到李佳餚會用那幾壇酒招待客人,眼看事情要鬧大;心驚膽戰的夥計不敢說出真相;就攛掇樓裡其他夥計一起偷喝剩酒。因為李佳餚有很多怪癖,其中一條就是不喝剩酒;再好的酒只要開了封;他就只喝一次;無論剩多少全部扔掉;所以臨江樓的夥計經常有機會偷喝剩酒。
兩個夥計天真的以為;只要大家都中毒;就能洗脫他倆的嫌疑了。沒想到這麼快東窗事發,不到一天就被開封府抓住了。兩個夥計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對自己下毒害人的罪行供認不諱,希望包大人念在他倆年幼無知,寬大處理給他倆留一條活路!
兩個夥計的解釋看似合情合理,仔細一想又覺得太牽強。
整個審問過程中,包拯一直眉頭緊鎖,他覺得兩個夥計的認罪態度不正常。
正常人接受審問,首先應該極力否認自己的罪行,看到證據後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解,發現辯解無用之後才會承認罪行,但仍會為自己找各種藉口開脫,甚至將責任推卸給無辜的受害者,等一切手段用盡了,最後才是痛哭流涕、悔恨交加、請求寬大處理。
可是這兩位夥計,卻跳過前面諸多步驟,剛被抓進來就直接認罪,完全沒有狡辯脫罪的意思,兩人嘴上說著‘對李佳餚懷恨在心’,語氣態度卻流露出深深地敬畏心。兩人甚至有意識地淡化李佳餚,將所有髒水往自己身上潑,給人的感覺就是——李佳餚是寬宏大量的好人,李佳餚完全沒做錯任何事,要怪就怪他倆小肚雞腸、心理陰暗、他倆下毒害人死有餘辜、死不足惜……
包拯百思不得其解:兩個夥計這樣敬畏李佳餚,怎麼會給他下毒?
唯一合理的解釋只有,這一切是李佳餚策劃的,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場大戲。這是這也說不通啊,李佳餚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他在自家酒樓給自家親戚下毒,最後他自己也中毒了,他圖什麼?
趙臻眼神一閃,下意識想——李佳餚這麼折騰,難道是為了製造機會接近展昭?
轉念一想又覺得太牽強,李佳餚在汴京開店不是一天兩天了,展昭隔三差五去臨江樓吃飯,想下毒機會多得是,為何李佳餚早不下毒晚不下毒,偏偏在昨天的接風宴下毒?而且李佳餚一開始維護兩名夥計的態度,的確是不知情的樣子,只有他最後看兩個夥計的眼神有問題……
趙臻一直盯著李佳餚,確信自己不會看走眼。
李佳餚的眼神與其說是憤怒,不如說是警告,難道他知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