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體生活,我自己總是能獨擋一面,可是一回到家中,母什麼事情都不讓我幹,對我百般呵護,本來這些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只是一味讓我別分心,抓緊時間認真讀書,我常常對此感到很不耐煩,甚至很生氣。但是每次發過脾氣之後,自己也覺得很後悔,覺得對不起辛勤勞作的父母,有的時候,我也試過和父母進行溝通,但是效果很差。我感到非常委屈,過去回家總是想放鬆一下自己,而我現在特別不願意回家,因為現在回家心裡一點舒服的感覺也沒有。”

家庭是一個人最溫馨的港灣,然而在這個孩子看來,這種溫情已經在家長與自己的衝突中,被磨損到了極盡微薄的地步。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損傷。

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各自對教育存在著不同的理解。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才,這種觀念是著眼於未來的,其對手段的選擇,是以家長的社會經驗與生活觀念來作為標準的。

家長教育觀念的核心,在於確保孩子用最快的速度、走最少的彎路來獲得成功,用命令、壓制的辦法,來處理孩子與家長觀念中存在的衝突,讓孩子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卻由於需要恪守許多規範、條框,而不得不按照家長的要求,在家長提供的保護下來生活。。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 心靈關懷缺失,扼殺獨立人格的成長(8)

因此,在家長看來,家庭教育的內容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服從”,服從的意義是將孩子的一切生活軌道,都納入家長所設定的保護環境中,其價值是讓孩子在自己所設定的程式中,逐漸成長為一個家長所期望的人。

誠然,在孩子還很弱小的時候,家長給予他們各種成長所需要的東西,為孩子遮風擋雨,營造出安全的環境,這一切的貢獻是無可磨滅的。

但是這樣的觀念,卻是建立在一個不可能的前提之下,這個前提就是孩子的獨立性永遠為零,是以先認定孩子不變的思維得到的這一觀念,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視角來重新看待問題,結論就會完全不同。

在孩子看來,自己每天都在變得成熟,變得能夠逐漸承擔一些責任,獨立完成一些事情,而家長卻對此表現出不信任的態度。

在小的時候,父母在對孩子的教養中,無時無刻不對其一舉一動過分注意,規定孩子要吃什麼,該吃什麼,何時該睡覺,要讀什麼書,看什麼節目,甚至於為孩子挑選愛好、老師、遊戲玩伴等等。

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過度保護的範圍可能更廣,不僅包括了本該由孩子做的家務勞動,甚至還包括那些本該孩子自己做出選擇的事情,比如選擇學校、報考專業、未來職業等等。

在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之中,家長往往無視於孩子個人的志趣,迫使孩子服從自己的志願。這種思維方式,徹底將孩子與家長對立起來,得出的結果令人難以忍受,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制度上的心靈暴力。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家庭教育過程的本身,孩子在成長中的煩惱本已十分強烈,卻還要生活在家長所佈設的“保護網”中,在家長過度保護的高壓下,哪怕只是一絲一毫的“犯規”行為,甚至只是與家長所認同的觀念相沖突,孩子也需要為此承受家長的反對與呵斥,成為了家長眼中“不聽話的孩子”。

由此,我們已經看到了“過度保護”在制度上的不合理性,接下來,我們需要開始進一步的探討,以其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案。

7.從保護到傷害的距離

孩子需要保護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保護與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林格倫

保護與傷害之間,往往只有非常細微的界限。

由家長提供的保護,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免受外來不必要的侵襲,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的環境,然而,如果保護沒能夠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變化及時做出伸縮調整,如果保護本身已經對孩子有益的個性造成了限制,那麼就勢必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

具體來說,過度保護的不良影響集中於以下三大層面:

其一:過度保護會削弱孩子的責任感。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孩子在最初接受過度保護時會感到反感,然而,當孩子習慣了這種保護之後,就會感覺到事事由父母包辦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