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可以聽到這樣的句式。

“如果你考上重點學校,那麼爸爸獎勵你……”

“如果你考了前三名,那麼媽媽給你買……”

“如果你彈熟這首曲子,那麼就帶你去……”

這樣的話語在我們的家庭中頻頻出現,我們甚至可以毫不懷疑地說,以物質刺激作為孩子教育手段的現象,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常態。

物質刺激的手段是簡單的,但這種模式之所以會成為常態,在於這一模式的確存在著合理之處。

我們在前面說過,人對物質存在著普遍的需求,特別是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由於其性格中天性的成分佔據了主要地位。

就孩子的天性而言,面對著高檔的玩具,精美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要讓他控制住自己的內心慾望,這種要求明顯是缺乏人性的,也是缺乏依據的。因此,如果沒有父母在這一方面給予適當的保障,或者是父母對孩子的慾望缺乏足夠的重視時,其結果必定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快樂的負面情愫。

這樣的結果,既是孩子難於承受的,也是我們的家長不願看到的。而當物質刺激以激勵模式的面目存在時,既能夠滿足孩子對於物質的慾望,同時又能夠成為家長實施教育的手段,自然也就容易被萬千家長廣為接受了。

然而,看似兩全其美的方案,往往會帶來雙向的問題,當我們的家長把物質刺激與激勵模式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意味著家庭教育中新困境的開端。

2.物質刺激的成癮效應

童年時代打下的烙印,如同基石上刻下的花紋,是永遠不會磨滅的。

——克魯普斯卡婭

一旦物質刺激成為了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激勵手段時,孩子便會在心理上出現畸變。

這種激勵模式的導向,是以獲取物質獎勵為根本目的,我們知道,人的貪慾之心永無止境,無論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了多少物質上的獎勵,都不會得到滿足。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獎勵中,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心理上的階梯效應就此出現:滿足了低層次的慾望後,又產生了高層次的慾望。

物質激勵模式之所以會導致以階梯效應為表徵的心理狀態,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財富的意志在隱隱作怪。

財富能夠讓擁有者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當我們的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金錢,並按照自己的意志將其消費掉的時候,其精神層面就得到了莫大的*,以實物為獎品的物質刺激也是一樣,然而這種以消費換取的*,並不具備長效的刺激機制——當孩子完成了消費之後,滿足的感覺很快就會消失,由此而來的是新一輪的消費慾望。

第三章 人生觀教育扭曲,成為變相拜金主義的誘發因素(3)

根據生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人腦中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區域,當我們的活動恰好對這一區域產生刺激的時候,腦中就會分泌出一種名叫多巴胺的物質,這一物質恰恰構成了*的原發動力。

然而,這種物質並不穩定,在人體內只能存留極短暫的時間,之後就會被分解,當我們希望體驗新一輪的*時,就必須要再度對腦中的這個區域進行刺激,如此反覆,永無休止。

從這個結果上來看,這樣的刺激機制與網路遊戲、酒精、尼古丁甚至於毒品並無不同,它們同樣具有短暫性、重複性、遞增性的特點。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在物質刺激的獎勵機制下,當一個孩子完成了家長所設定的目標,得到了家長所允諾的獎勵之後,往往會表現出精神上的愉悅,然而往往僅過了幾天,這種愉悅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這種時候,我們的家長所能夠做的,就是再為其設定新的目標,用更高層面的物質刺激來點燃孩子新的興奮點。

如同吸食毒品一樣,同樣劑量的刺激,是無法在多次使用後達到原有效用的,唯一的辦法是不斷加大劑量;同等程度的物質刺激,對孩子日益膨脹的慾望來說,也無法起到原有的激勵效應,為此,家長就必須不斷提高物質刺激的含金量。

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說,能夠為孩子提供的物質條件是有限的,總有一天,孩子的慾望會膨脹到一個令家長難以為繼的高度,其最終的結果是,家長再也沒有能力來滿足這種要求,也就自然無法兌現對孩子的承諾。

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所帶來的勢必是家庭教育中的重大挫折。

3.誰在損害誠信

為人師長、父母者,只要有一次向孩子撒謊撒漏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