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幸得援軍及時解圍。依你所言,這也是談判疆界之事?”
徹裡吉不由出了一身冷汗,不由暗罵雅丹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忙道:“想是諸部首領自作主張所致,我即刻下令,令各部退兵。”
孫堅冷哼一聲,道:“你等兵分三路,氣勢洶洶,想要奪我大漢疆土,今見盟友不動,無奈之下想要服軟。若是長安動兵,你還會如此服軟?若想製造假象,以和談之名麻痺本將,就不必多言了。”
徹裡吉不敢多言,只好再次闡明沒有敵對之意。回到軍營,徹裡吉潛思沒有應對之策,正在鬱悶之時,有使者送信過來,道:“雅丹大人出戰不利,分兵攻掠陰盤縣,被敵軍施了空城計包圍,雅丹大人統領主力去救,又被埋伏,目前被困,形勢危急。”
原來雅丹所領部族,大多皆在附近漢境,因此早早便依令聚結於安定治所臨涇。以五萬大軍應對安定三千守兵,本是十拿九穩之事。怎料臨涇城中,卻有一將領著部下趕到。張遼部將馬岱,駐地離安定最近,擔心安定有失,得了軍令便星夜兼程,早早趕到臨涇城內。安定守軍雖非百戰精兵,但是馬岱部下多為精銳邊軍,合城軍民齊心協力,硬是生生擋住了羌兵兩日兩夜猛攻,還殺死羌人無數。
第一卷姜述篇第233章逼退西羌1
第三日,雅丹引兵猛攻,馬岱親自引領親兵殺上前去,諸軍為其激勵,皆浴血奮戰,但是形勢已是十分危急。正在此時,張遼引領中軍趕到,直接抄了雅丹後路,雅丹見大事不妙,引兵退往大營固守。
張遼部下兩萬兵馬入城,臨涇城已是固若金湯。張遼向馬岱詳細詢問交戰情況,又出城察看羌軍大營,心中暗自籌劃破敵之策。次日上午,張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