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氣皆喪,苦思無計,無奈下令道:“事已至此,我等還是出降為上。”

劉備忽道:“備無才無德,不能為使君解厄,深為慚愧。使君既然決斷,備不敢阻攔,但求丹陽兵四千,南下揚州另立基業。若使君順利,則由備自生自滅,若使君不順,此基業可為使君立足之地。”

陶謙心神已亂,見劉備所言有理,予其軍令,讓劉備去軍營挑選士兵。劉備跟隨陶謙多時,熟知軍中情況,又有簡雍、張豈相助,很快挑選出四千餘丹陽精兵,於夜從東城出城,間小路逃往揚州。

陶謙有意配合,午後派人給張燕送去降書,次日午間方才捧官印戶冊去軍營請降。張燕因得了陶謙降書,夜間也未遠派斥侯,竟讓劉備逃了出去。待張燕入城納降之時,按籍點名,方發現少了四千精兵,詢問陶謙之時,陶謙對曰:“遠循士兵皆家鄉親兵,欲歸鄉務農,乃縱之。”

不到一月時間,滅了陶謙、劉岱兩路諸侯,此事震驚天下。劉表、劉瑤、劉焉等人為姜述軍威震懾,對長安使者陽奉陰違,不敢輕易動兵。即使長安諸將,如牛輔、李催、郭汜等,也心存畏懼。曹操見軍心不可用,息下念頭,通知諸侯暫且休兵。

三劉不敢動彈,鮮卑只是觀望,只有西羌首領徹裡吉因為路途遙遠,不知底細,聞聽姜述起兵,征伐兗州、徐州,以為軍事行動拉開帷幕,依照當初與曹操約定,下令:犛牛羌、青衣羌以越吉為帥,起兵五萬攻打金城;漢陽、金城、安定、北地四地族人合兵十萬,隨他攻打武威;隴西五部族人以雅丹為帥,起兵五萬攻打安定,阻絕幷州與涼州的聯絡。

羌族兵馬與南匈奴相似,皆是上馬為兵,下馬為民,武器馬匹甚至糧草皆需自籌,各族接到軍令,通知族人,約期集結。

涼州羌族首領南宮玉、宋揚以前舉兵反漢,後來被皇甫規所破,又不容於韓遂、馬騰,統領殘部三萬餘在涼州以西駐紮,此次接到徹裡吉國書,也興兵響應。

羌族軍令下達,姜述很快得到訊息,隨之下達軍令。命令張遼分兵援救安定,張飛分兵往援金城,命涼州刺史陳宮、護西域將軍孫堅坐鎮武威,又讓呂布統兵西上協防。

羌族許多部族皆在漢境,此時三路大軍集結,依照軍令向金城、武威、安定發起進攻。徹裡吉統兵在武威城下紮下大營,孫堅統兵前來挑戰。

羌族軍帳內,徹裡吉拿著曹操派人送來的信函,內心十分惱怒,原以來諸侯皆按計劃行事,未想到始作俑者如今卻打了退堂鼓。集合諸侯之力與姜述相戰,或可一戰而勝,如今以一族之力與其抗衡,那不是自尋死路嗎?如今三路兵馬已經發動,即使想退亦不可得,目前這種形勢服軟退兵,姜述會同意嗎?

“報,孫堅在營外挑戰。”營門將來報道。

“知道了,下去吧。”徹裡吉心中想著合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何會沉下心去迎戰?

營門將剛出帳,斥侯首領拓跋山來報,道:“齊侯下達公文,傳檄天下。”

羌族分支數百支,最大的部族為細封、費聽、往利、頗超、野利、米擒、拓跋八族,以拓跋氏勢力最強,一向是羌族的領袖。徹裡吉是拓跋氏嫡子,全名為拓跋徹裡吉,斥侯首領拓跋山是徹裡吉的親侄,精明能幹,徹裡吉甚是倚重。

徹裡吉接過公文,公文上書:“致天下子民書:自靈帝遇弒,大漢紛爭,然皆為內亂。今異族犯我境界,則為天下子民公敵。朝廷決議,暫停對內戰爭,全力迎擊異族之敵。自公文下達之時起,天下子民通敵者犯不赦之罪,誅九族。諸侯通敵,則為天下公敵,待退去異族兵馬,合天下之力而伐之……”

徹裡吉讀完公文,不由汗出如醬,頓足道:“偏聽長安小兒之言,不料惹下如此大禍。”

拓拔山忽道:“我等此次起兵尚未正式交戰,也未殺戮漢民,以談判疆域為名,主動言和便是。”

徹裡吉心思半晌,道:“既然如此,我等先去會會孫堅。”

孫堅正策馬陣前,見敵軍大營開處,十餘名健將簇擁一人出陣,只見此人年約四十餘歲,身材魁偉,面色黝黑,身著王衣,頭上插滿翎羽,一見便知是西羌王徹裡吉。

徹裡吉並未披掛,策馬上前,呼道:“請貴軍主將答話。”

孫堅拍馬出陣,道:“我乃討逆將軍兼護西域將軍孫堅,有話請講。”

徹裡吉道:“本王此次前來,並無攻伐之意,因為疆域不明,或會導致紛爭,因此前來談判。”

孫堅冷笑道:“方才安定傳來軍報,貴族首領雅丹統兵強攻安定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