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抒懷之意,隱喻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高尚品格。其意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高潔品格。而‘濯清蓮而不妖’,又是一種良好願望。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沒有選擇逃避遠離,獨善其身,而是兢兢業業、守護志節。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愛蓮說》之蓮屬水陸草木之花,點明蓮之可愛,只是‘甚蕃’者之一。這為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並沒在甚蕃裡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獨愛菊’,更加明確題意,有人可以愛菊抒懷,今人亦可獨愛蓮。接下句‘愛牡丹’,實為加深語意,而且此句入文,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引子。獨愛蓮與愛菊避世不同,愛菊者為保持高潔寧願隱逸;愛蓮者要出世,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之君子。這種在汙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或眾人皆羨富貴之從眾心態有本質區別。此為本文‘出淤泥而不染’最好鋪墊。下句直接進入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對蓮直觀描寫,其實字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歎為觀止。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蘊味越足。收篇,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之特性喻人,雖平淡卻比喻帖切,讀來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愛菊;……愛牡丹;……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借花喻人,將避世者與追求榮華富貴者描述盡致,而又無一言直接指責。在文章結尾,一嘆真正隱逸之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之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透過如此對比,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從此處來看,有些孤芳自賞。下面感嘆喻意深刻,何人能避世以守品行?何人能在塵世中相守純淨?何人追求君子風範?從此可以看出,姜家公子內心高傲,不從眾只求純淨之心態,在碌碌塵世中難能可貴。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而又琅琅上口,有押韻,實為難得之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易讀易解,必為流傳後世膾炙人口之佳品。”
王修評完此文,孔融鼓掌讚道:“姜家公子書文雙絕,叔治評述精彩,此次筆會之盛,不久將會揚名天下。”
午後,田希宣佈筆會結束。姜述回到府上,步入書房尚未坐穩,穗兒道:“公子,夫人請您去前廳。”
“有外客?”姜述問道。
“六老爺來了。”婢女答道。
姜述來到前廳,見周氏正眉開眼笑與姜戰議論筆會之事,上前行禮道:“給母親和叔祖請安。”
周氏笑吟吟喚姜述坐下,道:“述兒此番筆會大放異彩,又得孔北海等大家讚譽,日後定會揚名天下。”
姜述謙道:“母親過譽了。”
周氏笑道:“述兒有出息,母親十分歡喜。今日讓你過來,想議論田家提親之事。豐兒天生麗質,長成後定然十分美麗,兩家門戶相當,又是親上加親,述兒以為如何?”
姜述雖為穿越客,知曉古時訂親都早,此時談婚論嫁屬於正常之事。但想到豐兒年紀太小,不知以後性格如何,待要出言推辭,又顧忌田希夫婦面子,因此答道:“兒尚年幼,本不該考慮此事,但若是回了這門親事,恐會因此生怨。不如暫且口頭應下親事,三年之後穗兒年紀稍大,再立婚約不遲。”
周氏轉首望向姜戰,道:“六叔認為如何?”
姜戰近期對姜述十分關注,聽姜述方才所言,似有婉拒之意,心想姜述人小鬼大,猜不透其用意何在,自然不會橫生枝節,道:“述兒所言有理,六叔擇日去與清正回話。”
姜戰說完,起身告辭,忽然姜乙飛奔來報,道:“田家傳來訊息,孔氏被休,田讓除籍。”
田讓、孔氏除了誣陷大婦,還犯了殺人重罪,姜飛葉險些遭難,如何如此輕縱放過?室內諸人不由面面相覷,猜不透田家葫蘆裡賣得什麼藥。
周氏內心有些不平,憤然道:“姜家費心出力方挽回大姑名節,卻沒料到竟是這般結果!”
姜戰心思甚重,旋而明白其中緣故,見姜述若有所思,道:“述兒以為如何?”
姜述笑道:“叔祖心裡明白,何須問我?”
周氏見兩人打啞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