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華家的仙女

華家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暜暜通通的山區村寨。

這個村寨普通得可以讓偶爾提及她的人們過目即忘甚至於只有在區縣一級的小比例地圖上;才能查詢到華家寨這三個字。只有鄉鎮派出所戶籍部上,才能證明這個有近千個人類生靈生活的村寨的存在。或者,你可以認為這個故事只是個夏夜星空中的一個星塵。

她, 渺小得就像是大巴山中的一株小樹,秦嶺上生長著的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伏牛山上自然生息的一棵小花。她,這麼一個即使在一個被高山峻嶺阻斷的不起眼的偏僻村寨,一個踏破鐵鞋也難尋覓的、默默無聞的山村中都毫不引人注目的普通小女孩,怎麼會突然出現在筆者的方格之中?好事人肯定會有各種猜測:是這個村另類,還是非凡?要麼,這個村就有出乎人們意料的新奇古怪之處?這裡,還有個重要的、令人感到比較奇特的原因,那是因為,這個村寨,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淵源。我們聽說過有據可查的百家姓的村莊,有圍牆院落的農戶,是司空見慣的。如果一個村莊只有唯一的一個姓氏,幾百戶人家沒有一個院落,這兩者又是與(?)的關係時,這可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這就是這個村寨的獨特之處,肯定是一個世上難尋,萬里挑一的典型村莊,這就是有幾百戶人家的華家寨。一個村子,都姓一個姓,也不足為怪,奇特的是,這個村寨雖然只有一個姓——華姓,但整個村寨,卻是由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華氏家族。在鄉鎮戶籍簿上標註的戶主,以及在這個村裡所有的男性,都姓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也姓華,這些女性,都是華氏家庭所生育的女兒。就此一項,華家寨就已不同凡響了,更何況村莊建築的獨特和新奇,更令人匪益所思,獨樹一幟。走進這個村寨,所有住房都是一字型排列,村民毗鄰而居,戶戶相連,家家相通,戶與戶之間沒有圍牆相隔,家與家之間沒有封閉院落,走出自家房門,就是公共通道。在這一字型建築的兩端,即住在兩端的住戶,可在這一排的端點,修建封閉這一排的廂房,以示端界。其他各門各戶,完全連通,這在中國幾千年農村村莊建設史上,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是村莊建設標新立異的傑作,是最具有特色的山村村莊之一。在一個偏遠的山區,村莊搞成這樣獨特的建築式樣,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在農村村房建築上,顯現出一條亮麗風景線和獨特的風格。真乃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華家寨的建築,可謂是天下一絕。饒有興趣之人,不可不看,不能不看。收藏家們,更應考古論今,揭開他的文化底蘊,歷史淵源。

這個村寨到底是哪個先人的後裔,建築這樣別有風格村寨的鼻祖是誰,我們沒有必要去深入考證,更不需要到荊襄楚王立國之地去追宗找源,我們今天只能就事論事,深入到這個村寨檢視家譜,聽聽老人們的傳說,就可能找到華家寨的第一先人。是否真實可信,尚無科學依據,我們就把華家寨和傳說中的先人,當做是杜撰吧。

我們將歷史追溯到東漢末年。那時,皇室闇弱,群雄割據,戰亂不已,天下大亂。董卓竊據劉氏朝政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使百姓生靈塗炭,引起全民公憤,天下爭相*之。董卓帳下有一員大將,姓華名雄,是一位了不得的英雄人物。他文韜武略無所不能,十八般兵器無所不精,是有口皆碑的頂樑柱式的精英。華氏乃是關西旺族,世襲純樸家風,在關西地區,有口皆碑。華雄沐浴祖恩,身襲祖傳遺風,仁義不離左右,忠孝不忘兩全,可惜生在兵荒馬亂的末世,又攤上一位野心膨脹,胸無城府,戰無智謀,心胸狹隘,剛愎自用的主兒,難於施展心中抱負,羞露胸中才幹,恨自己生不逢時耳。他雖然身為僅次於呂布的第二戰將,由於其人品之高無人能左,深謀遠慮不在呂布之右,心中總是不斷思慮磋跎,恨抱負不能展現,一身才幹不能展示。僅管眾人都說他非人後之輩,但他因找不到機遇,一直耿耿於懷。欲尋明主而效忠,奈撥雲不得見日,無人指點迷津,何況在這亂世之末,道德淪喪之時,縱有沖天之志,也是一籌莫展。當袁紹糾結各路諸侯興師討罰董卓時,華雄不得不臨危受命,出陣迎接挑戰。華雄此時忠厚仁義之心太重,禮節禮貌之情太多,按當時社會習慣和道德標準,兩軍對陣,不斬無名之輩,乃是天經地義的行規。這一天,他奉命帶兵掠陣,雖然已斬對方兩員戰將,但心中總感到有點歉疚,正在這時候,只聽鼓角齊鳴,殺聲震天,他抬頭一看,對方陣門開啟,一個騎棗紅馬的紅臉漢子,騎馬挎刀而來,他知道此人來者不善,在如此喧囂的吶喊聲中,來者絕不是個良善之輩。他向前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