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變法的信念,並特別下詔,凡康有為的奏章,隨到隨送,不得扣壓。
光緒雖然急於變法革新,但實權卻操在慈禧手裡,光緒實際上是個徒有虛名的皇帝。為了能夠推行新法,他多次向慈禧太后索要權力,甚至有一次說出了這樣的話:“太后若不給我權力,讓我變法強國,我寧願不做這個皇帝,也決不做亡國之君。”
當時的形勢是變法的呼聲極為高漲,而朝中的守舊派卻緊緊靠在慈禧太后的周圍,不願變“祖宗之法”。為形勢所迫,慈禧不能不暫時放一點權給光緒,讓他先試一試,若不成功,她再以收拾殘局的姿態居高臨下地整治光緒。這種作法,比她死命阻撓變法要高明得多。於是,慈禧太后在加以嚴格限制的前提下,同意光緒試行變法。
中國的變法者往往都是十分幼稚的,光緒和梁啟超等人獲悉慈禧太后同意變法,欣喜若狂,以為變法就可成功了。
。 想看書來
改革者的結局(4)
慈禧與光緒皇后、瑾妃合影
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緒皇帝頒佈《定國是詔》,這實質上是變法的宣言書,詔書斥責了頑固守舊的官僚,指出變法圖強是救國的必由之路,還對頑固官僚空有救國之言而無救國之實的虛偽情狀進行了揭露。
這道《定國是詔》既表明了光緒變法革新的堅定信念,也讓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勢力感到了極大的震驚。從這一時刻開始,光緒帝接連不斷地下詔進行變革,慈禧太后則在調兵遣將,準備用武力扼殺革新運動。光緒在六月十一日下詔以後,於六月十六日不顧守舊大臣的阻撓,召見康有為,破了皇帝不召見四品以下官員的成例,並且長談達兩三個小時。在這次召見以後,光緒不僅對增強了變法信心,對變法的內容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光緒就坐在他的龍椅之上,大發革新詔書。
從下達《定國是詔》起至變法徹底被鎮壓的一百多天裡,光緒共下詔書一百一十多道,有時一天竟達五六道之多,其改革內容包括:設立學堂、學習西學、派人出國遊歷學習;改革科舉、廢除八股;獎勵創辦報刊、提倡上書建議;鼓勵修鐵路、開礦業及農工商業;獎勵新發明、新著作;撤驛站、辦郵政;裁減官員、精簡機構、改訂規章條例;改革軍隊訓練、對海陸軍用新法操練;改革財政、制訂財政預算;准許旗人自謀生路等。
毫無疑問,這些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全面改革的措施對於增加中國的國力是有用處的,但其中許多措施觸及了封建守舊派的觀念和利益,因此引起了他們的恐慌和憤怒,他們鼓動慈禧太后堅決消滅改革。
譚嗣同像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拒絕出走,慷慨赴難,就義前寫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詩句。
慈禧太后對改革本不同意,她是封建守舊派的代表,根本就沒有改革的思想和素質,更重要的是,她絕對不願意放棄權力,如果光緒的改革繼續深入發展下去,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朝野之上贏得人心,她就再也無法把持朝政了,因此,慈禧太后決不允許光緒的改革獲得成功。
在“百日維新”中,許多守舊大臣對維新措施拒不執行,不僅當面“勸諫”光緒皇帝,還壓住詔令不往下傳達,或是扣住奏章不向上報,一怒之下,光緒罷了許多人的官。在處理一次扣壓奏章的事件中,光緒一下子就罷免了六個大臣,造成了轟動一時的“罷黜六堂官”事件。
當然,慈禧太后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光緒的警惕,她躲在頤和園裡,對光緒的一舉一動全都清清楚楚。早在下達《定國是詔》的時候,慈禧就連下三道“上諭”,罷免翁同龢,使光緒失去了左膀右臂,並命凡二品以上的大官均須到太后面前謝恩,牢牢地掌握了人事大權。在“罷黜六堂官”事件之後,慈禧更是加緊密謀,準備以武力挾制光緒。
慈禧讓掌握軍隊大權的榮祿調派軍隊,包圍北京。於是,榮祿把當時清朝最為精銳的幾支陸軍調到北京的周圍,一是把聶士成的甘軍調駐天津,一是把董福祥的武毅軍調駐長辛店。慈禧還派親信重兵嚴密護衛頤和園。這樣,慈禧就有恃無恐了。
光緒帝被囚禁的南海瀛臺沒有軍權、沒有政權而談改革,歷來是中國書生的一貫做法。然而,有了軍權、政權的人為保既得利益又害怕改革。這真是中國改革的二律背反。
有意思的是,相對於慈禧太后的十萬雄師,光緒的改革者只是幾個文弱書生。在“百日維新”期間,光緒授予了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等人四品官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