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頌噶巳�烊�梗�膊瘓跗@汀G匭⒐�奔慈蚊���鞴鼙浞ǖ墓僭保��斜浞ā�

商鞅為了取信於民,還先耍了一點小手腕,他在國都南門外立了一根木頭,下令說:“誰若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他五十金。”那木頭以中人之力就可搬動,而五十金之賞卻非常之多,時人以為有詐,不敢搬運。後有一個粗魯人見賞金很多,就扛到了北門,結果真的得到了賞金。商鞅藉此在民眾中樹立了威信。

於是,商鞅分別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和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2年)實行了兩次變法,內容包括:

一,編定戶籍,實行“連坐”。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一家犯法,其他家須告發,否則連坐。

二,獎軍功,禁私鬥。凡有軍功者,不論其出身貴賤,職位高低,均可按功升官,按功分封土地。各城邑之間不得相互械鬥,違者以嚴刑處罰。

三,獎耕織,鼓勵發展農業,增加人口。凡種地收產多者,可獲獎勵,反之,則抄沒其家,罰作官奴。

四,輕罪重罰。如把灰倒在道上,就要在面上刺字塗墨。

五,實行縣制,集中中央的權力。

六,承認土地私有,鼓勵開荒。

七,統一度量衡,以便加強統一管理,集中財富。

在這些變法措施中,有兩條極其重要,一是軍功無等級,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強,二是承認土地私有,使秦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商鞅變法後的秦國,迅速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秦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0年),秦國向魏國發動戰爭。在商鞅的策劃之下,秦國大敗魏國,收回了黃河以西的失地。商鞅因功大被封於商地,領有十五座城邑,號為商君。商鞅變法除了法令過於苛刻之外,基本上是符合百姓利益的,所以百姓並不反對商鞅。商鞅之敗,在於秦廷內部的權力之爭。

改革者的結局(2)

變法之初,有許多舊貴族就激烈反對,原因很簡單,其中的一些條令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關鍵的還是那兩條:軍功無等級和土地私有。但因秦孝公的支援,他們還不敢怎麼樣,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舊貴族勢力就誣告他謀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遂在秦國無容身之地,為什麼呢?因為商君之法規定,住店要有證件,而作為潛逃之人的商鞅哪裡有證件,只好跑到魏國,魏國人要殺他,他只好又跑回自己的封地,在封地組織了一支軍隊,抵抗前來逮捕他的舊貴族的軍隊。但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擒。商鞅遭受的刑罰是“車裂”,即把他的四肢系在馬車之上,讓馬車把他的軀體生生撕開。其刑罰之酷,令人髮指。

商鞅雖死,其法還在。秦國並未因此衰落下去,而是一直沿用商鞅之法,一直髮展下去,在一百多年之後統一了中國。宋朝的王安石變法雖無商鞅變法之激烈,王安石的結局也比商鞅好得多,但其法反覆,新舊兩黨的交替罷黜任免,卻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寧年間提出並推行了一些變法措施,諸如在青苗農貸、農田水利、省兵置將以及向中央集中財力等方面有所變革,這些措施,確實是根據宋朝當時的社會積弊而提出的,其用意和動機無疑是良好的。實施的效果雖不能盡如人意,但畢竟有一些積極的成果。但在朝廷內部,特別是一幫大臣之間,圍繞新法形成了主張變法的王安石的###和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的舊黨,這兩黨展開了長期而又激烈的鬥爭。

兩黨交鋒了好幾個回合,一會兒###上臺,貶斥舊黨,一會兒舊黨上臺,抑制###,再加上勢利小人投機鑽營,使得新舊黨爭幾乎完全變成以廢立新法為幌子來進行爭權奪利的權力鬥爭。尤其是###中的章槨等人,更是殘酷迫害司馬光的舊黨一派,好多人被流放貶斥至死。事情到了這一地步,對於新法真正的利弊得失,哪裡還有人去考慮?

新法時興時廢,完全成了黨派權力之爭的藉口和由頭,已無實際意義。最後,新法還是被完全廢除。

早在新法被完全廢除之前,王安石就被迫隱居。他還算是幸運的,沒有遭受太大的人身迫害,得盡天年。但後人對王安石卻頗有微辭,如無聊之人作了一篇《拗相公飲恨半山腰》被收在“三言二拍”之中,把王安石罵了個狗血噴頭,糟蹋得不成樣子,足見其對變法所懷的刻骨仇恨。

由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黨爭實在太能說明問題了,那就是中國的變法絕非壞在老百姓的手裡,宮廷內部的爭權奪利才是使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