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帝國元帥赫斯曼和帝國元帥施萊徹爾為首的容克軍官集團可能不願意滅亡蘇聯,他們這些人在1942年6月前大多是蘇聯的朋友,還在蘇德合作和蘇德貿易中獲得了很大的利益。
而以納粹黨魁希特勒為代表的德國右pai工賊勢力顯然是極端仇視蘇聯的,這些人雖然也打著社會主義的招牌,但是對蘇聯的仇恨甚至超過了貪婪的資本家!
“根據最高統帥部的判斷,認定德國納粹帝國主義集團在1943年內的目標將是奪取整個烏克蘭,透過長期圍困奪取列寧格勒和華沙,並且在中路向莫斯科挺進,但是不會發動對莫斯科的進攻……”
巴甫洛夫元帥首先介紹了最高統帥部對德軍意圖的判斷。其中奪取整個烏克蘭的判斷是基於蘇德秘密和談,德國……至少德國容克集團的目標是烏克蘭,這是非常明確的,那麼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就有可能用軍事手段攫取,這也是容克軍官集團一貫以來的做法。
而透過包圍奪取華沙孤城是肯定的,無需多言。至於列寧格勒的得失,在斯大林看來很可能會決定德國的對蘇政策。如果列寧格勒最終成為“女皇陛下忠實的彼得格勒”,那麼滅亡蘇聯就可能變成德國的國策!
反之,列寧格勒人民寧願餓死也不屈服,偉大的蘇聯紅軍又及時解了列寧格勒之圍,那麼德國人將會充分認識到蘇聯人民不可戰勝的抵抗意志。
至於德國在中路向莫斯科挺進但不會奪取莫斯科的判斷,則是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在仔細研究了德軍以往的戰例後得出的。
現在的德軍很少攻打堅城,華沙是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