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眾。當年像我的這樣痴迷於樣板戲特別是痴迷於《紅燈記》的觀眾為數並不少。

吳懷堯:如果現在回頭來盤點一番,你覺得此生最欣慰的是什麼?

沙葉新:就是我這一生做了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寫作,這是我最欣慰的。一個人一生能從事他最喜歡的工作,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年輕的時候就想當一個作家,但是那時候不知天高地厚,現在基本還算一個吧,不是很有成就。另外,我每次轉型都不錯,先是戲劇創作,後來當院長,當院長至少沒有成一個貪官,清清白白上臺,不帶汙點下臺。

吳懷堯:在祝您早如康復的同時,我想問最後一個問題,您有沒有孤獨的時候?

沙葉新:我覺得社會越進步,社會越文明,應該孤獨者越來越少,解決孤獨的方法,包括藥物也越多。我之所以持這樣的看法,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就不孤獨。我有三不,一是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睡不著覺,看到枕頭就打呼;二是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胃口不好,精飼料、粗飼料都能吃;三是不知道什麼叫生氣,但總是惹別人生氣。不生氣的人一般不太會孤獨,他的人際關係好呀。我因為從小受寵愛,我的家庭也很和美,而且我的基因不是孤獨型的,所以我不孤獨。這真的和基因有關係。有一次,我參加一個研究孤獨的座談會,主持人在採訪我的時候說,她不信我不孤獨,硬追著我問:沙先生,您想想看,您一定會有孤獨的時候。我想了半天,我說:有了,有了,我想起來了她很高興:什麼時候?我說1939年。啊?在什麼地方?我說在媽媽的子宮裡。在媽媽的肚子裡那多孤獨啊,關在裡面十個月,沒電燈,沒電話,漆黑一片;養出來了,誰都不願再回去,可見那是孤獨之處,你說是不是?

採訪手記:

秋天的晚些時候,黃浦江的流水已經很涼了,嘩啦啦倒著走。

經過郵件和電話溝通,沙葉新先生接受了《懷堯訪談錄》的獨家專訪。於是,我們知道,2008年4月1日,愚人節那天,他被查出患有胃癌。四天後,他住進醫院。4月10日開刀,24日回到家中休息調養了11天,5月5號回到醫院做化療。“我當初之所以沒說我患癌,絕對不是因為我擔心讓大家知道了,我會自卑,我會變成需要眷顧和同情的‘弱者’,從而我會在正常、健康的群體中被疏離。不,我是怕人麻煩,怕人為我擔憂,我不願意別人為我憂心忡忡。”他說。

我問,生理上的變化是否給你帶來心理上的影響?生完病的狀態跟以往不太一樣;他說,消極的不是沒有,總覺得有陰影,也不知什麼時候會復發和轉移,這是自己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十年以前還可以說來日方長,現在不知道來日到什麼時候,好像我就真的總是喜歡去想象,可能人離死亡越近離世俗越遠。”

他靠著椅子上,拿著一個按摩儀在身上來來回回,若有所思地說,“如果獲得第二次生命,就覺得打了勝仗,會更積極工作,更熱愛生活,更熱愛生命,更熱愛我的朋友,更熱愛我的家人。”訪談的過程中,沙先生熱情的招呼我們喝茶,配合我們拍照,回答我們的提問,讓孫女“乖,把門帶上,出去玩哈!”

兩個多小時不停歇的談話,讓我們見識了一個劇作家頑童般的幽默、令人敬佩的樂觀和不摧不折的良知。天黑的時候,他有些累了。我們隨之停止了這次談話,並約定透過電子郵件完成餘下的採訪。不久後,當我們再次簡訊聯絡沙先生的時候,獲悉他身體不適。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讓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坐在電腦前回答我們的提問是不合適的。為此,我們通讀了沙先生的個人部落格,希望能有所收穫。

幸運的是,我們的不少問題,沙先生在以前的文章中或多或少有過闡述(這也說明我們的採訪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於是,我們有針對性的採用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將之和此前的採訪融為一體並請沙先生過目後發表。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有讀者據此認定這個訪談“偷工減料”, 那麼我們對此表示歉意。當然,我們最想說的還是祝福沙先生,身體好,心無憂。

【人物誌】嶽南,中國舉證文學第一人。1962年生於山東諸城,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居北京。主要作品有《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合著)《西漢亡魂》《日暮東陵》《尋找“北京人”》《李莊往事》《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其中十餘部作品被譯成日、英、韓、德、法、意等國文字出版,並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2000年夏,曾擔任中國中央電視臺“老山漢墓考古發掘現場直播”嘉賓,因準確判斷出老山漢墓墓主身份和兩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