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一幅見過無數次的巨大壁畫把我吸引住了,壁畫上是從太空中拍攝的蔚藍色的地球。那隻飄浮的鉛筆又在我的眼前出現了,同壁畫疊印在一起,我又聽到了她的聲音:“我怕封閉……”一道閃電在我的腦海裡出現。

除了太空,還有一個地方會失重!!

我發瘋似地跑上樓,猛砸主任辦公室的門,他不在,我心有靈犀地知道他在哪兒,就飛跑到存放眼睛的那個小房間,他果然在裡面,看著大螢幕。她在大螢幕上,還在那個封閉的控制艙中,穿著那件“太空服”,畫面凝固著,是以前錄下來的。“是為了她來的吧。”主任說,眼睛還看著螢幕。

“她到底在哪兒?!”我大聲問。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

一切都明白了,我無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落日工程”原計劃發射十艘飛船,它們是“落日一號”到“落日十號”,但計劃由於“落日六號”的失事而中斷了。“落日工程”是一次標準的探險航行,它的航行程式同航天中心的其它航行幾乎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飛船不是飛向太空,而是潛入地球深處。

第一次太空飛行一個半世紀後,人類開始了向相反方向的探險,“落日”系列地航飛船就是這種探險的首次嘗試。

四年前,我在電視中看到過“落日一號”發射時的情景。那時正是深夜,吐魯番盆地的中央出現了一個如太陽般耀眼的火球,火球的光芒使新疆夜空中的雲層變成了絢麗的朝霞。當火球暗下來時,“落日一號”已潛入地層。大地被燒紅了一大片,這片圓形的發著紅光的區域中央,是一個岩漿的湖泊,白熱化的岩漿沸騰著,激起一根根雪亮的浪柱……那一夜,遠至烏魯木奇,都能感到飛船穿過地層時傳到大地上的微微振動。

“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飛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層航行,安全返回地面。其中“落日五號”創造了迄今為止人類在地層中航行深度的記錄:海平面下3100公里。“落日六號”不打算突破這個記錄。因為據地球物理學家的結論,在地層3400…3500公里深處,存在著地幔和地核的交介面,學術上把它叫做“古騰堡不連續面”,一旦透過這個交介面,便進入地球的液態鐵鎳核心,那裡物質密度驟然增大,“落日六號”的設計強度是不允許在如此大的密度中航行的。

“落日六號”的航行開始很順利,飛船隻用了兩個小時便穿過了地表和地幔的交介面莫霍不連續面,並在大陸板塊漂移的滑動面上停留了五個小時,然後開始了在地幔中三千多公里的漫長航行。宇宙航行是寂寞的,但宇航員們能看到無限的太空和壯麗的星群;而地航飛船上的地航員們,只能憑感覺觸控飛船周圍不斷向上移去的高密度物質。從飛船上的全息後視電視中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熾熱的岩漿剌目地閃亮著,翻滾著,隨著飛船的下潛,在船尾飛快地合攏起來,瞬間充滿了飛船透過的空間。有一名地航員回憶:他們一閉上眼睛,就看到了飛快合攏並壓下來的岩漿,這個幻象使航行者意識到壓在他們上方那巨量的並不斷增厚的物質,一種地面上的人難以理解的壓抑感折磨著地航飛船中的每一個人,他們都受到這種封閉恐懼症的襲擊。

“落日六號”出色地完成著航行中的各項研究工作。飛船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5公里,飛船需要航行20小時才能到達預定深度。但在飛船航行15小時40分鐘時,警報出現了。從地層雷達的探測中得知,航行區的物質密度由每立方厘米6。3克猛增到9。5克,物質成份由矽酸鹽類突然變為以鐵鎳為主的金屬,物質狀態也由固態變為液態。儘管“落日六號”當時只到達了2500公里的深度,目前所有的跡象卻冷酷地表明,他們闖入了地核!後來得知,這是地幔中一條通向地核的裂隙,地核中的高壓液態鐵鎳充滿了這條裂隙,使得在“落日六號”的航線上,古騰堡不連續面向上延伸了近1000公里!飛船立刻緊急轉向,企圖衝出這條裂隙,不幸就在這時發生了:由中子材料製造的船體頂住了突然增加到每平方厘米1600噸的巨大壓力,但是,飛船分為前部燒熔發動機、中部主艙和後部推進發動機三大部分,當飛船在遠大於設計密度和設計壓力的液態鐵鎳中轉向時,燒熔發動機與主艙結合部斷裂,從“落日六號”用中微子通訊發回的畫面中我們看到,已與船體分離的燒熔發動機在一瞬間被髮著暗紅光的液態鐵鎳吞沒了。地層飛船的燒熔發動機用超高溫射流為飛船切開航行方向的物質,沒有它,只剩下一臺推進發動機的“落日六號”在地層中是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