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給章德寧
30。給北大附中31。給立哲Ⅰ
32。給立哲Ⅱ
33。給閻陽生
34。給姚育明
35。給胡山林Ⅰ
36。給CL
37。給FLⅠ
38。給嚴亭亭Ⅳ
39。給FLⅡ
40。給胡山林Ⅱ
41。給胡山林Ⅲ
1。《瀚海》序
2。《姚平詩集》序
3。新的角度與心的角度
4。 《韓春旭散文集》序
5。 《何立偉漫畫集》跋
6。《陝北知青影集》序
7。季節的律令
8。湘月的寫作
9。發言:郭路生印象
10。《劉詠閣畫冊》序
11。石默散文集《故土的老房子》序
12。皮皮《兒歌》一句話序
13。曾文寂文集《咀嚼人生》序
14。沉默的訴說
15。梁筠《焰火》序
16。為潘萌書序
。 最好的txt下載網
1�給楊曉敏(1)
楊曉敏:你好!
看了你的論文。文章中最準確的一個判斷是:我並非像有的人所估計的那樣已經“大徹大悟”,已經皈依了什麼。因為至少我現在還不知道“大徹大悟”到底意味著什麼。
由於流行,也由於確實曾想求得一點解脫,我看了一些佛、禪、道之類。我發現它們在世界觀方面確有高明之處(比如“物我同一”、“永珍唯識”等等對人的存在狀態的判斷;比如不相信有任何孤立的事物的“緣起”說;比如相信“生生相繼”的“輪迴”說;比如“不立文字”、“知不知為上”對人的智力侷限所給出的暗示;以及藉助種種悖論式的“公案”使人看見智力的極限,從而為人們體會自身的處境開闢了直覺的角度等等,這些確鑿是大智慧)。但不知怎麼回事,這些妙論一觸及人生觀便似乎走入了歧途,因為我總想不通,比如說:佛要普度眾生,倘眾生都成了“忘卻物我,超脫苦樂,不苦不樂,心極寂定”的佛,世界將是一幅什麼圖景?而且這可不可能?如果世間的痛苦不可能根除,而佛卻以根除世間痛苦的宏願獲得了光榮,充其量那也只能是眾生度化了佛祖而已。也許可能?但是,一個“超脫苦樂”甚至“不苦不樂”的效果原是一顆子彈就可以辦到的,又為什麼要佛又為什麼要活呢?也許那般的冷靜確實可以使人長壽,但如果長壽就是目的,何不早早地死去待機做一棵樹或做一把土呢?如果慾望就是歧途,大致就應該相信為人即是歧途。比如說人與機器人的區別,依我想,就在於慾望的有無。科學已經證明,除去創造力,人所有的一切功能機器人都可以仿效,只要給它輸入相應的程式即可,但要讓機器人具有創造能力,則從理論上也找不到一條途徑。要使機器人具有創造力,得給它輸入什麼呢?我想,必得是:慾望。慾望產生幻想,然後才有創造。慾望這玩藝兒實在神秘,它與任何照本宣科的程式都不同,它可以無中生有變化萬千這才使一個人間免於寂寞了。輸入慾望,實在是上帝為了使一個原本無比寂寞的世界得以歡騰而作出的最關鍵的決策。如果說猴子也有慾望,那隻能說明人為了超越猴子應該從慾望處昇華,並不說明應該把慾望閹割以致反倒從猴子退化。而“不苦不樂”是什麼呢?或者是放棄了昇華的猴子,或者是退出了慾望的石頭。所以我漸漸相信,慾望不可能無,也不應該無。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還想做人,還是在為人找一條路,而且不僅僅想做一個各種器官都齊全都耐用的人,更想為人所獨有的精神找一個美麗的位置。還得注意:如果誰不想做人而更願意做一棵樹,我們不應該制止,萬物都有其選擇生存方式的權利——當然那也就談不上選擇,因為選擇必是出於慾望並導致慾望。說歸齊,不想做人的事我們不關心(不想做人的人,自然也都蔑視我們這類凡俗的關心,他們這種蔑視的慾望我們應該理解,雖然他們連這凡俗的理解也照常地蔑視——我唯一放心的是他們不會認為我這是在暗含地罵人,因為那樣他們就暴露了暗地裡的憤怒,結果違反了“不苦不樂”的大原則,倒為我們這類凡俗的關心提出了證據)。我們關心的事,還是那一個或那一萬個人的前途。
這就說到了“突圍”。我確曾如您所判斷的,一度甚至幾度地在尋求突圍。但我現在對此又有點新想法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