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國會產生致命的打擊。

面對這一嚴重狀況,美國政府的高層都意識到必須要立即做出反應。這個時候,以弗裡德曼為代表的美國經濟學家開始鼓吹浮動匯率,《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也發表社論支援擴大匯率彈性。面對這種局勢,政府的高層開始意識到固定匯率體制對於美元的限制,他們的目光逐漸轉向了浮動匯率制,美國政府財政部和美聯儲也開始討論現行匯率制度問題。1969年1月,民主黨在《總統經濟報告》中第一次論述了改變匯率制度的可能性。

1969年1月,尼克松當選為美國新一任總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尼克松總統是一名胸懷世界的戰略家,對於經濟問題不是特別的敏感。對此,尼克松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也有同感。基辛格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最初我就沒有想要在國際經濟方面發揮作用……開始的時候,總統只讓我掌管國務院、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並沒有讓我管理財政部、商業部和農業部。”由此可以看出,尼克松在初上臺時對於美國國際貨幣政策表現並不積極。

然而,總統很快便推翻了人們的臆斷,在當時,對於“美元”這一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利器,有一個人很上心,這個人就是財長——銀行家出身的戴維?肯尼迪。在演講中,戴維曾經拒絕承諾新政府排除貶值的做法。沒想到,戴維一時“不慎”的做法卻引起了歐洲黃金市場的動盪。隨後,尼克松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這使得戴維再也不敢對國際貨幣問題發表見解了。而在這次風波之後,浮動匯率的理念也就被束之高閣了。顯然尼克松不是人們眼中那種不懂經濟的人,實際上,他推行的國際貨幣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在早期執政過程中,尼克松堅決執行“存心疏忽”國際貨幣政策的策略,其實,這是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霍撒克的主意。霍撒克認為,只要美國不去理會美元的黃金價值,其他國家就必須做出選擇:繼續積累美元或者允許本國貨幣升值。而如果其他國家要將美元兌換成黃金,美國就立刻中止兌換義務。霍撒克的這一提議減少了美國不少的煩惱,美國輕鬆地把調整的負擔推到了對手身上。對這樣的結果,尼克松感到很滿意。

在“無賴”策略主導下,美國放鬆了資本管制,而美國高層的外交活動也從國際貨幣體系完全撤出,這種退出實際上是為後來的單邊行動鋪下了穩固的墊腳石。

“存心疏忽”策略確實有很大的成效,德國馬克很不幸地成為最大的受害者。1969年9至10月,德國馬克為應對投機性資本的流入而不得不做出升值9�3%的調整。這不僅是美國一記有效的損招,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陰謀。

然而,這記損招的療效也未能持久,到1971年,美國國際收支失衡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美國貿易也出現了自1893年以來的首次逆差,使得投機者再一次拋售美元,釀成美元危機。而美國財政部的黃金儲備減少的訊息不脛而走,使得8月6日又引發了一次拋售美元的風潮。在接下來的一星期之內,美國的黃金減少了37億美元,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英格蘭銀行要求美國無條件彌補其美元儲備的貶值損失,這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尼克松—為美元鬆綁的總統�(2)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危機,尼克松立刻做出了反應,他任命康納利為新的財長,並且迅速改變了美國的國際貨幣政策。從尼克松的一系列動作中,可以看出他是早有準備的,否則不可能做出如此迅速而有效的安排。

新任財長康納利曾經擔任過德克薩斯州州長,他因敏銳、自信而深得尼克松的信賴。康納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家,他的腦子裡沒有美元或銀行等概念,他具有的是非常強硬的手段,而這正是尼克松所需要的。

在康納利的眼中,美國的盟友正在損害著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應該尋找機會奮起反擊,而目前的貨幣問題就是一個好機會。

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美國有兩個選擇:一是提高黃金的美元價格,這對那些損害美國經濟的盟友來說損失並不大;二是中止美元兌換黃金,這對於各國來說簡直是一條噩耗,因為它切斷了黃金與美元的實際聯絡。

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就好比是個“皇帝”,而黃金就是“太上皇”,黃金不斷地對美元政策施加影響。假如“太上皇”被廢,美元就將成為獨一無二的霸主了。

美國的政客選擇了第二條策略,開啟了真正的美元霸權時代。

1971年8月13日,尼克松召開秘密會議討論國際貨幣問題,他在會上對康納利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