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管理公司的合夥人,很快就從公眾的視線中消失了。
約翰·麥利威瑟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和他那幫從所羅門兄弟公司一起出道的兄弟們,總有一天能重起爐灶,再募資金,重新成立一家基金。於是,幾乎就在銀團救助協議墨跡剛乾的時候,約翰·麥利威瑟就和他的那幫鐵桿追隨者們一起,開始和銀團所規定的各類限制發生碰撞了。他們不斷纏著他們的監管者,要求允許他們募集新的資金,約翰·麥利威瑟甚至對一直勸他們再等一等的赫伯特·艾利遜也責怪起來了,還指責赫伯特·艾利遜沒有信守自己的諾言,好像銀團救助計劃本來就欠他們的一樣。
蟲工木橋◇BOOK。◇歡◇迎訪◇問◇
第55節:辯解,辯解,還是辯解
辯解,辯解,還是辯解
到了1998 年底和1999 年初,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合夥人開始對他們的投資者進行拜訪。從表面上看,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要向投資者解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為何慘敗的原因,但事實上,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給以後的二次籌資打基礎。當赫伯特·艾利遜得知,約翰·麥利威瑟在歐洲向投資者散發了一份關於這一事件經過的說明,並以此揭開了他二次創業的帷幕時,氣得簡直快要昏過去了。
“這些傢伙真以為可以把他們自己贖回去嗎?”一位參加了救助銀團的銀行家不解地問道。很顯然,他們真的認為是可以的。在他們放手一搏前接受的一次公開採訪中,合夥人很理想化地表示,自己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贖罪,並把自己描繪成一群天資絕對聰慧的超理性主義者,但不幸的是,他們所置身的,是一個不可理喻、貪婪腐敗的社會。
在許多公開場合,這些合夥人都表現出了一種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他們表示,他們已經在很多地方向投資者、向世人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但卻從來沒有說清楚,他們究竟錯在哪裡!通常,約翰·麥利威瑟都會拒絕承認,造成這場危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過度利用了財務槓桿,從而導致其資產組合規模擴張過度。甚至,他們連自己的基本投資策略出現了偏差這一點都不願承認。與此相反的是,在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會以後,合夥人開始將矛頭轉向了其他公司的交易員,指責正是由於他們不合情理而且極其惡劣的交易,才使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在他們看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危機其實並不是由內而外發生的,而完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尤其是8 月出現的市場流動性大幅度降低,及由此而來的9 月爭先恐後的套現,才使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成了市場的代罪羔羊。
就在聯儲那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召開一週年之際,馬爾隆·斯科爾斯在世界酒店“紐約之窗”舉行的一次講話中,非常中肯地辯解道,當時低信用等級債券的利差水平,已經擴大到僅僅用違約風險根本就無法解釋的地步了。因此他總結說,這種利差當中一定有某種“流動性利差”存在,也就是投資者為持有流動性較好的債券而願意付出的溢價。不過馬爾隆·斯科爾斯的這種觀點,頗有一點因果迴圈的味道:只要價格下跌,人們就會把這種現象歸咎為缺少買方,從而導致市場流動性降低。就像馬爾隆·斯科爾斯自己所指出的那樣,事實上市場上確實發生了某種事件,導致投資者因擔心事態進一步加劇而遠離市場。很自然地,每一個投資者都指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能夠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援助,但IMF 根本就沒有力量同時向所有人伸出援手。
“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一對父母生了好幾個兒子。每一個兒子都認為,父親一定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向自己伸出援手。但如果他的一個兄弟這時也需要幫助的話,這位父親可以用來幫助這個兒子的資源就會變得非常有限,而且即使這些有限的資源,也是所有兒子都可以分享的。因此這種幫助,從價值角度來說,是會發生遞減的。這也正是在8 月市場流動性降低的部分原因。當時,由於另一個兒子,即俄羅斯,沒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援,其結果就是,所有其他的兒子——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信用狀況,就變得岌岌可危了。”
馬爾隆·斯科爾斯還表示,他現在對學術界和實際工作部門沒有把這種“恐懼壓力下的市場流動性喪失因素”納入模型,也沒有對這一因素可能對市場價格造成的影響進行過深入探討,而感到非常遺憾。但很顯然,流動性僅僅只是問題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不是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這樣一些竭力為自己自圓其說的話中,我們根本就找不到任何關於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為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