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4。笳(jia1)鼓:軍樂聲。

5。三邊:漢幽、並、涼三州,其地皆在邊疆,後即泛指邊地。

6。危旌(jing1):高揚的旗幟。

7。投筆吏:東漢班超,少年時曾為官府做些抄寫文書的事情,後來投筆不幹了,立志從軍,終立軍功,受封定遠侯。

8。論功:指論功行封。

9。請長纓:指軍前請戰立功。纓:繩。

【賞析】:

這首詩是祖詠宦遊范陽時作。詩人遙望薊門關外,被邊地的雄壯景色和邊烽警急的狀況所驚,激起投筆請纓立功疆場的報國熱情。

祖詠

生卒年不詳,洛陽人。開元十二年(724)中進士,與王維是好朋友。他的詩小巧細膩,尤其是一些景句寫得小巧細膩、凝鍊精緻。《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送魏萬之京

七言律詩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

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

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

空令歲月易蹉跎。

【註解】:

1。魏萬:又名顥,天寶、大曆間詩人,居王屋山,號王屋山人。

2。之:往;到……去。

3。況是:意即更不堪。

4。關城:函谷關。

5。御苑:君王居住的宮室,這裡指京城。

6。蹉跎:虛度年華。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意在抒發別離的情緒。它沒有直接訴說作者的離別之情,而是把這種情緒浸含在對魏萬行程的情景的想象描寫中,造成了一種蕭瑟惆悵的氛圍,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七言律詩

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臺,

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

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

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

陶然共醉菊花杯。

【註解】:

1。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2。望仙台:後文帝於西山築臺以望之,曰望仙台。

3。三晉:戰國時韓、魏、趙三家分晉,號三晉。今屬山西、河南、河北地。

4。二陵:山分南北兩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寧縣北,西北接陝縣。

5。關門令尹(yin3):周小吏,姓尹名喜。

6。彭澤宰:借指劉明府。

【賞析】:

這首詩寫出眼前壯觀的山川景色,慨嘆神仙之渺茫虛無,還是把情趣放在和友人重陽節對酒賞花上面,表現出一種曠達的人生態度。詩的意境開闊,結構嚴謹。

崔曙

生卒年不詳;“曙”又作“署”,唐代宋州(今河南商丘)人。開元二十六進士。他的詩情意悲涼。《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七言律詩

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

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

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

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

暫時分手莫躊躇。

【註解】:

1。嗟(jie1):感嘆之意。

2。謫(zhe2)居:貶官的地方。

3。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古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衡陽:今屬湖南。相傳北雁南飛,至衡陽回雁峰便折回北方。又相傳雁能傳書。這裡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多寫信來。

5。青楓江:在長沙。

6。聖代:當代的美稱。

7。雨露:喻朝廷的恩澤,安慰二人不久可獲升遷。

8。躊躇:這裡是煩惱的意思。

【賞析】:

這首詩是送人貶官之作,所以詩一開頭就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