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愛胡思亂想,時時覺得旁人有言外之意,孤卻不是那種人。”
趙瑾月忽地木在了那裡,因為她似乎從他這句話中品出了一點兒……悲憫?
“你好好養著,孤走了。”沈晰再度向外走去,心裡斟酌了一遍太子妃方才的言辭和神情,覺得應當不是她。
她素來在乎名位,他直言她太子妃的身份肯定會毀在這宮闈鬥爭中,如若是她,她不會答得那麼幹脆。
可若不是她,還能是誰呢?
原本最有嫌隙的人被擇了出去,事情一下子更復雜了。
接著沈晰便聽說了楚怡找陶氏叫陣的事,一時哭笑不得:“真有她的。”
就好像昨天在他懷裡哆嗦的不是她似的。
第101章
這天之後兩三天都沒再出什麼新的鬧鬼傳說,東宮裡因此盛傳“鬼被楚側妃嚇著了”“楚側妃比鬼可怕”。
楚怡沒有管這些閒言碎語,只心說你們可拉倒!
她心裡頭覺得,“鬼”絕不是被她嚇著了,而是被沈晰嚇著了。
平心而論,雖然這回的事鬧得很玄乎,而且廖氏被嚇瘋了很提高可信度,但她冷靜下來想一想,還是覺得人為裝鬼的機率遠高於真的鬧鬼,所以沈晰一開始嚴查,那邊就縮了。
但這人是誰?楚怡心裡真沒譜。她覺得應該不是跟她最不對付的太子妃,因為太子妃實在不像會玩這種手段的人,但思來想去,又想不到其他的懷疑物件了。
所以她就跟沈晰表達了一下這個想法,沈晰沉默了半晌說:“其實我問過她了,她說不是,我看著不像在騙我。”
“……那就好。”楚怡真情實感地鬆了口氣。
港真,她也希望不是太子妃。如果說太子妃幹了這事兒,可以說就是把妻妾之爭推到了頂峰,引發的震盪可能會很大。
然後她又問:“那張濟才那邊問出什麼來沒有?”
沈晰搖搖頭:“暫還沒有。廖氏倒是沒事了,卻也說不清那天傳話的宦官長什麼樣。”
這樣按部就班的盤查又過了兩日,不知怎的,訊息悄悄從東宮溢到了整個皇宮。
“聽說東宮……鬧鬼了。”
“說是從前因楚側妃而枉死的冤魂回來索命。”
“太子怎麼說?”
“太子能說什麼,那是她最中意的寵妃。只把鬧鬼的院子封了,側妃什麼事也沒有。”
這樣的傳言宮裡其實常有,次數多到當主子們都懶得計較了。這回也一樣,最初的風言風語就連楚怡這個當事人都只是一笑而過,後來鬧得越來越厲害,舒皇貴妃才出面罰了幾個宮人,以儆效尤。
但在這事逐漸冷淡下去之後,不知怎的情形忽然一轉,欽天監上本說他們夜觀天象,近來東宮陰氣頗盛,似是不祥之兆,或可殃及大應安危……
“殃及大應安危”,這話聽起來很是嚴重。
但到此為止,皇帝也只是聽著,吩咐欽天監繼續好好觀天象,看看如何解決。
又過兩日,欽天監卻又上奏,說應該是太子身邊有名中帶草木的人衝撞了太子。
話一出口,整個大殿裡都靜了一下——當下滿朝誰還不知東宮裡最得寵的妃妾是個楚氏?楚字上面是個林,單是這字便有兩木,若再細解其意,林中又有多少草木?
皇帝縱使對東宮妃妾之事不熟,也同樣一下子想到了她,目光下意識地投向了太子。
沈晰怔了一息,忽然指著那欽天監官員便破口大罵:“一派胡言!誰許你構陷孤的公主!”
——哎?
眾人的思路不由自主地被他帶歪了兩分,都下意識地往東宮長女身上想了一下。
但大多朝臣都並不知安和公主閨名,只想這“和”字能拆出個“禾”,說是草木有點勉強,心下覺得太子護短太過。
卻見太子端正一揖:“父皇,柔凌才五歲,眼下不過會被十幾首詩,能有什麼不祥之兆?”
哦,柔凌……
眾人釋然,“柔”字拆下來,底下確實有個木。雖不及楚氏的那個“林”要多,但也不是說不通。
皇帝也悠然地點了點頭:“柔凌是個好孩子。”
欽天監匆忙解釋:“殿下,臣絕無指責公主之意,臣……”
“那你是說誰!”太子一記眼風掃過去,愣把那官員即將出口的一句“楚氏”給噎了回去。
“臣……”他啞了啞,太子沒再看他:“若父皇當真不放心,兒臣可把柔凌交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