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懷袖,動搖隨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飄奪炎熱,棄捐笛荀中,恩情中道絕。

她拿團扇自喻,可以說是主觀的文學。但是班婕好在做這首詩時就不能同時在怨的情感中過活,她須暫時跳開切身的情境,看看它像什麼樣子,才能發現它像團扇。這就是說,她在做《怨歌行》時須退處客觀的地位,把自己的遭遇當作一幅畫來看。在這一剎那中,她就已經由棄婦變而為歌詠棄婦的詩人了,就已經在實際人生和藝術之中闢出一種距離來了。

再比如說王昌齡的《長信怨》。他以一位唐朝的男子來寫一位漢朝的女子,他的詩可以說是客觀的文學。但是他在做這首詩時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想象班婕好滴居長信宮的情況如何。像班婕好自己一樣,他也是拿棄婦的遭遇當作一幅畫來欣賞。在想象到聚精會神時,他達到我們在前面所說的物我同一的境界,霎時之間,他的心境就變成班婕好的心境了,他已經由客觀的觀賞者變而為主觀的享受者了。總之,主觀的藝術家在創造時也要能“超以象外”,客觀的藝術家在創造時也要能“得其環中”,像司空圖所說的。

文藝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舊經驗的新綜合,它的精彩就全在這綜合上面見出。在未綜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亂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