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囚禁印加的君主,勒索滿屋的黃金與白銀,卻並不實踐釋放俘虜的諾言,殺害了印加君主與百官群臣,使印加淪為西班牙屬地。歐洲人帶來的疾病,例如天花與梅毒,是當地土著前所未有的。美洲原居民不具抗疫性,被感染之後,大批死亡,以致土著人口十不存一。

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傳教士,視原居民的信仰為異端,欲盡力毀滅而後快。於是他們焚燒一切原居民以自己文字書寫的書籍與記錄。今日學者花了不少氣力,才可以勉強解讀一部分遺址刻石的原居民文字。這樣的罪行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

歐洲人繞航非洲海岸時,已開始把非洲人擄掠到歐洲,出賣為奴。歐洲人佔領美洲後,既然原居民已孑遺不多,為了開拓所需的勞動力,葡萄牙人與歐洲猶太商人合作,有計劃地俘獲非洲西岸居民,將他們運往美洲,出賣為奴。在航程中,上了鐐銬的黑人,因為擁擠與虐待,死者往往泰半。倖存者在美洲世代為人奴役,至今美洲的非洲後裔,雖然在法律上是自由人,終覺還是弱勢的族群。

歐洲船艦進入印度洋與太平洋時,航道所經的許多島嶼,例如今日印度尼西亞群島、婆羅洲、菲律賓群島等處,本來都有大大小小的政權獨立自治。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鄭和率領艦隊屢次下西洋,這些島國都見記載。鄭和的遠航,與各地建立了封貢關係。但是中國其實並不干預他們的內政,也未有官方支援的殖民活動發生。但在歐洲人到達後,這些島嶼一處一處淪為歐洲海上列強的殖民地,不僅是他們航道上的中途休息站,也是掠奪當地資源的據點。在歐洲人未到東方之前,東方與西方間的航運,除了波斯、印度、###的大型商船長程運送商品之外,航道上各站之間的短程遞運是由當地小型船隻運送,是以這些小國也分潤了東方與西方之間長程貿易的利潤。歐洲大型高桅船進入東方海域,長程貿易的利益被這些大型船隊獨佔,當地人不再有餘利可論。

第十七章 大洋航道開通後的世界(2)

因此大洋航線的開拓,使歐洲諸國先是葡萄牙、西班牙後是荷蘭、英國掠奪了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上各地的資源,也據有了這些海洋族群的土地與人民。這一轉變,遂使歐洲在以後的世界取得主導的地位,獨佔世界鰲頭。從此,歐洲殖民帝國掌握了亞洲、非洲這些族群的宗主權。要到20世紀的下半期,歐洲殖民帝國(尤其是最大、最主要的英國)方才解體。這是大洋航道開通以後,世界歷史不能逆轉地受其長期影響,甚至在殖民帝國瓦解後,西方的文化已完全覆蓋了各地原有的土著文化!

大洋航道的開通促成了全球經濟網路的成形。大洋航道可分兩條:一是從歐洲繞航非洲的路線;一是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墨西哥,再經過墨西哥地峽的短程旱路,從阿可坡可下太平洋,再橫越太平洋到達東亞及其海外諸島。葡萄牙與西班牙在16世紀是這兩條航線上的主人,但荷蘭與英國隨即加入競爭,最後的霸主是英國。經過大洋航道,東方的商品運往歐洲,然而歐洲在16世紀至19世紀之間,並沒有沖銷輸入商品的本錢。他們取得南海及非洲的資源,例如香料、珍寶,其實是###裸的武力攫奪。但為了購買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及一些工藝製品,西班牙人以從美洲掠奪的白銀支付。19世紀的英國商人則以鴉片作為平衡貿易逆差的貨源。

在16世紀及17世紀間,美洲的貴金屬、黃金及一部分白銀流入歐洲,支援了歐洲的經濟與文化建設。白銀又流入東方。大量貴金屬流入西歐與東亞,一部分用於裝飾品,大部分在各地流轉,成為貨幣。由於貨幣供給量增加,導致通貨膨脹,在歐洲與中國,都有物價上漲的現象。西歐的歷史上,稱這一現象為物價革命,在中國歷史上,則是明代萬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相當長期的經濟持續增長。兩個相似的現象,其引發的後果卻完全不同。

在歐洲,取得金銀最多的西班牙,把金銀只消費於建築宮殿及支付貴族們的豪奢生活。那些商人、工匠集中的城市,從經濟增長中獲利甚豐,也創造了更進一步發展的條件,累積資金及不斷提升工藝水平。城市中的知識分子也是經濟增長的受益者,他們在日後將是推動近代學術的主力。相對而言,歐洲舊的地主貴族,則因為地租收入趕不上通貨膨脹,漸漸喪失了經濟優勢。若以地區論,中歐地區城市受益不少;英國則後來居上,掌握了不少海外資源與貿易利潤,也在經濟上超越了西班牙,成為世界性經濟網路的主要受益者。

在中國,由於絲綢、瓷器及茶葉都是長江以南的東南與華南地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