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很充實的。病房有來來去去的病人需要她的幫助、安慰,每次在手術檯上都有新的體會讓她不斷積累著、進步著,而從嘉輝那裡學習到的東西就更多了。
跟著他,芳華可以盡情地問著所有對實驗中不清楚的問題。慢慢地,原來自己東學一點、西摸一點的實驗知識逐漸系統起來。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都豁然開朗了。
而芳華從嘉輝身上學習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細節是成敗的關鍵。
比如,同樣是養細胞,他養的細胞就是比芳華養的精神。在倒置顯微鏡下看去,它們個個透明光亮,形態飽滿。而芳華的細胞雖然是活著的,看生長速度似乎也不差什麼,但是在鏡下看,細胞質總是有點發暗、培養液中也似乎總有些渣滓似的。
芳華一開始納悶,都是用的一樣的培養瓶和培養液,放在同一個37攝氏度恆溫的CO2孵箱,同一天傳代,同樣的換液,為什麼自己養的細胞看上去狀態就是差一些呢?
嘉輝也觀察了芳華的操作後,說她的主要問題還是在傳代的時候“消化”這一步驟掌握得不好。
所謂傳代,是指當細胞在培養瓶中長滿了,就把它們稀釋後取少量,重新置於新的培養瓶中繼續生長。這是保證細胞健康成長和獲得大量細胞進行實驗的必需步驟。
而大多數腫瘤細胞都是緊貼著培養瓶的內壁生長的,在顯微鏡下看,球形的細胞就因貼壁而呈現多角形。
而“消化”就是用胰酶消化液和細胞作用,使得細胞皺縮變圓,這時候輕搖培養液、或用吸管吸取培養液吹打內壁,將細胞洗下來。最後將細胞懸液用吸管吹散後分瓶傳代。
芳華知道這一步的確很關鍵。消化過度則對細胞的活性損傷較大,消化不足則細胞難於從瓶壁上吹下,反覆吹打同樣也會損傷細胞活性。
這胰酶消化的時間就是關鍵中的關鍵了。一般是1到3分鐘,這只是大概,不同的細胞系、甚至不同的胰酶在消化的時候,所需的時間都不一。
這需要實驗者注意觀察細胞形態了,當本來捱得比較緊密的細胞之間出現了細胞間隙,細胞變圓時,就是該終止胰酶消化時間了。
芳華每次都是將培養瓶從孵箱中拿出來在鏡下觀察。有時候遇上不同的細胞系,不清楚大概時間的時候,她還可能一分鐘、一分半、兩分鐘……拿出來看好幾次,試探最佳消化時間。
本來,芳華還覺得自己也能比較好地將細胞消化下來。但是,看了嘉輝的操作,芳華才覺得自己做得是差一些。
不說他每次在開關超淨工作臺時的細心,嚴格按無菌原則操作的嚴謹,也不說他的動作輕重得當,緩急有別。單是他觀察細胞消化的時候,就熟練到了不用顯微鏡的程度。
他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從孵箱裡拿出培養瓶,對著自然光看一下瓶壁。
因為生長滿瓶的細胞往往使透明的瓶壁上形成霧狀,變得半透明。嘉輝肉眼觀察就能感覺這半透明的細胞層的厚度,再輕輕搖晃一下瓶中的胰酶消化液,看瓶壁細胞層的減少程度,就能判斷出消化程度。一般他的判斷和顯微鏡不差什麼
當他判斷消化時間還差點,他就放回孵箱,等一會兒再拿出來就差不多了。做得幾次後,他往往時間拿捏得更準確了,一次拿出來就是最佳時間。所以,他消化下來的細胞,只需吸管輕輕吹打,就脫落下來,而且損傷極小,當然傳代的細胞生長得就好。
芳華很佩服,知道他對細節的把握能力,一定也是做了無數實驗後才積累起來的。而這回,嘉輝都耐心地教會了芳華。慢慢,芳華養的細胞也同樣個個長得“粉嫩粉嫩”的了。還有很多其他實驗技巧,嘉輝也都手把手教會了芳華。
嘉輝也不光是做實驗這一項厲害。他看到實驗室的電腦還在用win98系統,就幫著給裝上剛出來的win2000系統。電腦或者實驗室的某些儀器裝置出了問題,他都能大概分析出原因,並動手解決或修理了。
芳華白天不在實驗室的時候,嘉輝除了幫芳華做預實驗、摸索實驗條件外,也經常和宋老師等實驗員老師以及做實驗的幾個博士碩士研究生們,討論著各種實驗方法和技術。這讓他對國內的研究水平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正文 一百七十三、吃火鍋(一)
一百七十三、吃火鍋(一)
這天下午兩點多鐘,芳華下了手術,去巡視了一下病房。見病人情況都安好,就去找嘉輝了。
下午的實驗室裡,人總是要比早上多,主要是臨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