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天命還是巧合
收到改封趙王詔書的時候,李超已經到了交州。
紅河在此時稱為西道江,交州的州城座落在紅河三角洲的西北部,紅河從城邊緩緩流過。
這裡也是交州最大的內河港,無論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這裡都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這裡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豐富,花木繁盛,百花盛開,有百花春城之稱。
漢武帝設交趾郡,交州城便在其。南朝宋時在此設立了宋平郡,治昌國縣。隋時改為宋平縣,為交趾郡治所。
大唐改設交州,治所遷往宋平縣。幾年前,李超聯合朝諸多勳戚世家來到交州,在這邊發展。
宋平城,也變成了一座新興的河港城池,城池幾經擴建,規模增大不少,別稱紫城。交州所在的這片紅河三角洲,擁有最肥沃的田地,使得這裡成為富饒的糧倉。以交州為心的廣南省,這幾年盛產糧食和蔗糖,這裡的造船廠和木料也非常有名。
李家等許多大家族早已經在交州賺的盆滿缽滿,交州糖更是天下聞名,成為內銷和海貿的精品。
在次的協議,李承乾代表皇家,拿到了欽州旁邊的北海港,還拿到了另一個港,是紅河口的海防港。這座紅河出海口的重要港口,被承乾取名為海門港,可以預見,這座港口會非常繁榮。
海門港與交州港,一座海港一座河港,必然相輔相成。
交州城裡最多的是糖和米,其次是木材了。這裡的商人,多數是來買糖買米,要麼是買木材的。這裡還有糖街和米街,賣的都是糖和米。
李超和承乾漫步在紫城的街道。
承乾驚訝的發現,這裡遍地都是說著漢話的商人,連那些商鋪的坐商,甚至是街的商販都是操著漢話。這地方,居然嶺南許多地方還更似原。
“交州是一座內河大港,此處物產豐富,朝廷對這裡還是控制較強的,過去與廣州相似。尤其近幾年,大量原商人過來種糧種甘蔗,開辦糖坊,兼之海貿的興起,也都讓交州更加的熱鬧。”
交州很多地方都與廣州相似,廣州有珠江三角洲,交州有紅河三角洲,都有廣闊的沖積平原,兼之河海之利,讓這兩地有了極好的發展空間。
哪怕是在南北朝的時候,南朝也從沒放棄過這塊極遙遠的交州。交州的糧食,一直都非常重要。
而現在,這裡還成了大唐最大的糖產地和糖交易地,並且也成為大唐南方最大的海港。
“糖已經成為交州第一大產業,是地方支柱型產業。”
承乾驚訝,“糖能做這麼大?”
“殿下,可別小看糖,糖產業利潤很大。原每年對糖的需求與日俱增,尤其是對冰糖、白砂糖這些高檔糖需求很高,我們生產的奶糖、果糖也每年需求遞增。另外,糖現在還成為我們外銷商品的重要熱銷商品,和瓷器、絲綢一樣,白糖以及紅茶,目前都是我們的拳頭外銷產品。”
這些都是壟斷性的商品,外面根本沒有。
天竺人還只會提煉黃黃的白糖,過去已經不要臉的號稱白糖了,不知道騙了多少波斯人羅馬人的錢了,而當李超的冰糖、白砂糖一出現在波斯灣,立即被他們驚歎的稱為冰糖和霜糖,天竺人的白糖再無人問津。如今連天竺人都爭相購買大唐的冰糖、霜糖。
其實糖生產並不難,種甘蔗,然後提煉脫色。可有的時候,一些並不難的工藝,只要保密,別人卻永遠捅不破那層紙。
交州的氣候極適合種植甘蔗,這裡的甘蔗含糖量也極高。而李超也改變了許多傳統的榨糖工藝,發明了許多製糖的新機器,加大了榨汁率。產糖量大大提高,最重要的還是脫色技術,紅糖一脫色,變成白糖,立即身價暴漲。
而砂糖提煉成冰糖也一樣增值許多,糖和牛奶加工成奶糖,和水果加工成果糖等新產品,更是利潤極高。
廣南如今遍地都是甘蔗種植園,到處都是榨糖坊,每到收糖季節,交州河港無數的船隻進出,運來一擔擔的蔗糖。然後無數的糖商趕到,收購糖。
交州城裡李家的糖廠,也是日夜不停的把收購來的蔗糖進行加工。
整個糖產業,李家控制的是最關鍵的白糖加工以及批發。其它的甘蔗種植、蔗糖榨取,以及運輸、分銷等,都讓給了其它人,無數人在分享著糖產業帶來的豐厚利益。
“糖和茶還有互補的作用。以前我們外銷茶葉,其實銷量不大,主要還是因為蕃人對於我們的茶葉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