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晉王李治
“李閻王在嶺南大開殺戒?”
李世民放下奏章,搖頭冷笑。.嶺南的事情一點也瞞不過他,六扇門派出了大量的密探,安插了許多眼線,日夜盯著嶺南。不說李超這個不讓人放心的在嶺南,光說太子殿下在嶺南,也足夠六扇門全力以赴了。
房玄齡也早看過這奏章了,“陛下,不過是嶺南那些豪首想透過陛下施壓,讓李三郎收手罷了。”
“收手?為何要收手,遠在嶺南做的,正是朕日夜以求的,是原朝廷千年來想做都不曾做到的。”
改羈糜為直隸,改土官為流官,這過程必然伴隨著流血。別說現在流血的並不多,兩場叛亂都迅速的平定,算是真殺的嶺南人頭滾滾,可不影響到大局李世民都不會改變眼下的態度。
殿,諸位宰輔們都在暗歎李超真是個了得的。一個嶺南,他過去快刀斬亂麻,以鐵血姿態,迅速的平定。
鐵血,強硬。
沒有半點的妥協,退讓。
而且李超的鐵血強硬,又很有策略。從一入嶺南的先平寧長真馮暄之亂,只奪欽合之地,再到一步步增強朝廷在沿海控制,再到對馮家下手。
最後對馮冼收,一舉剷除他們,如今又迫陳家範。
堪稱典範的操作。
現在陳、寧等一些人奏,說李超虐待功臣,如何如何嗜殺等等,李世民根本懶得理會。他如果要理會,唯一的可能,只是李超控制不住局面,嶺南失控。現在嶺南這樣的大好局面,他豈會改弦更張?
“陛下,要我說,乾脆把寧暄、寧純、陳智略、陳龍樹調入京好了,授他們一個國公爵位,再給個二品散階,授個閒職,從此養在京城好了。”長孫無忌很不客氣的道。
李超在嶺南大刀闊斧的改革,長孫家也是得到了許多承諾的,雷州半島和雷州港,是長孫家的好處。長孫家還得到了新安州煤礦和南海鐵廠的入股份額,可以說,嶺南這塊大蛋糕,長孫家分了不小一塊。
他當然願意在朝廷傾力支援李超。
“諸位愛卿,你們對於李超在嶺南弄的這個議會怎麼看?”
李世民注意到這個嶺南議會,發現這個議會也是分成多級,類似於商會。嶺南議會包括的是嶺南四道,但越南道其實只有一塊越南州飛地,因此嶺南實際是三道。廣東廣西廣南,每道下含十餘州,嶺南議會下有三廣議會,道議會下還有州議會,州議會下還有縣議會。
每級的議會里的議員,並非是朝廷任命的官員,他們如商會一樣,是當地推選的,都是漢俚和新移民、工商界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朝廷的官員也在這個議會的推選之。
總之一句話,這個議會是包含漢俚各族,以及士農工商各階層的精英。
這麼一群人組織起來,還是形成嶺南-道-州-縣四級,讓李世民心生警惕。
這是一個不在朝廷控制之的組織。
李超向朝廷的奏報對議會的解釋,是目前溝通嶺南各方,控制混亂局面的一個對話機制。是嶺南從羈糜制到現在直轄制過程,一個緩衝。
“陛下,臣也研究過這個方式會的設立。這個議會目前來說還是較積極,對朝廷控制嶺南有極大幫助的。”馬周道。
長孫無忌卻反對,“臣以為這個議會完全沒有必要,嶺南事務,自然有朝廷的各級官府和官員們管理。現在官府之外,卻還有一個議會,算是怎麼回事?難道議會要干涉地方政務?”
馬周出言,“據臣所知,議會只是溝通功能,並沒有侵奪官府職責之事。現在嶺南畢竟不原,改土歸流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嶺南本蕃漢混雜,尤其是俚獠勢力強大,部族眾多。管理較困難,有一個這樣的交流協商組織也較方便。”
房玄齡則提出,“嶺南的各級議會有議長和理事會,不如由朝廷任命各級議長,理事會也由朝廷拔任,這樣也對議事實行控制權。”
他的意思,議會做為眼下嶺南過渡階段的一個臨時性的組織,可以暫時保留。待將來嶺南局面得到控制後,朝廷再罷除這個議會。
“臣也支援房相的提議,臣補充一點,地方官吏不得擔任議員。”杜如晦補充道。
不讓官吏擔任議員,是立場問題。朝廷的官員,只受朝廷統轄,不能由這麼一個民間性質的議會來統領。
同時呢,議會必須由朝廷指派議長和選任理事。
總之,議會可以存在,但必須是在朝廷的領導之下。
李世民沉吟良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