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技在最近的將來,仍不會有很好的表現。從現在到2000年這一期間內,美國經濟所創造出來的新工作崗位中,由高科技提供的就業崗位恐怕不會超過1/6。事實上,如果高科技果真如同大多數人所想象的那樣,是美國經濟中創造就業的領域,那麼我們現在就真的要面對經濟“零增長”期,並陷入“康德拉傑耶夫曲線”的低谷,面臨經濟長期停滯的狀態了。

20世紀30年代中期,俄國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傑耶夫被斯大林下令處決,原因就是他的計量經濟學模型預測了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將會導致農場生產量大幅下降。事實的發展證明,他的預測完全正確。“康德拉傑耶夫經濟週期”(每50年為一個週期)的理論是根據科技內在動力理論提出來的。康德拉傑耶夫斷言,每隔50年,科技發展的曲線將達到頂峰。在這一次週期中的最先20年裡,最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幾種高成長產業似乎表現得異常出色,但是,這些產業所創造的空前鉅額利潤,其實只不過是對已經停止成長的產業所不再需要的資本加以回籠而已。這種高利潤的情況從來不會持續20年以上,隨之而來的就是突發的經濟危機,通常會經由某種恐慌發出預兆,接下來就是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現象,在這段時期裡,剛出現的新科技還無法產生足夠多的工作崗位,也無法促使經濟再度增長,而且沒有人能夠扭轉這種局勢,政府尤其對此無能為力�。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他1939年出版的不朽鉅著《經濟週期》一書中,將康德拉傑耶夫週期曲線轉播到了西方。如今,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嘉·弗羅斯特是康德拉傑耶夫週期理論最著名、最嚴謹,也是最權威的信徒,同時她也是“長期經濟停滯”理論的最認真和最博學的倡導者。

�與我們普遍認為的正好相反,石油業是最先開始走下坡路的。事實上,石油業在1950年就已經停止增長了。自從那時起,不管是製造業、交通、取暖還是空調,在產出中每增加一個額外的單位所需要的汽油增量單位都一直在下降,一開始比較緩慢,但1973年以後,下滑幅度加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長期刺激經濟發展的產業,像汽車、鋼鐵、橡膠、電氣裝置、消費電子產品、電話還有石油�,完全符合康德拉傑耶夫週期理論。就技術層面而言,所有這些產業,都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最後的25年,或者更近一點,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狀況。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所有這些產業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經營理念上都沒有出現過重大的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經濟開始成長時,它們都已經是完全成熟的產業了。它們無須增加什麼新的投入,就能夠擴充套件並創造新就業機會,這也解釋了它們為什麼能夠在支付高漲的薪資和員工福利的同時,又能產生空前高額的利潤。但是,正如康德拉傑耶夫所預言的,這些訊號就像肺病患者紅潤的臉頰一樣,只是經濟健康強盛的假象。事實上,這些產業的內部已經開始腐蝕。它們並非發展停滯或緩慢衰退,相反,在遭受了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衝擊”後,這些產業便迅速崩潰。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它們就從利潤空前的佳境墜落到瀕臨破產的境地。很快大勢已定,它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恢復到早期的勞動力僱用水平(如果它們還有可能恢復的話)。

前言(4)

同樣,高科技產業也符合康德拉傑耶夫週期理論。如康德拉傑耶夫所預測的那樣,迄今為止,它們所創造的新就業機會根本無法超過舊產業所喪失的就業機會。一切預測顯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至少到20世紀末,高科技產業還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舉例來說,雖然計算機行業發展突飛猛進,但是資料處理和資訊處理部門(包括硬體和軟體的設計、工程、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所預計要增加的工作數量,仍然不足以彌補鋼鐵和汽車工業在同期(幾乎能夠確定)會減少的工作數量。

然而,康德拉傑耶夫週期理論完全無法解釋美國經濟實際創造出來的4 000萬個工作崗位。迄今為止,西歐一直遵循著康德拉傑耶夫的理論模式,但是美國沒有,日本也應該沒有。美國國內發生的某種事件,完全抵消了康德拉傑耶夫“技術波動曲線”的負面影響,而且它與經濟長期停滯的理論大相徑庭。

而且跡象表明,美國並不只是延長了康德拉傑耶夫週期。因為,在未來的20年間,美國經濟對新工作的需求,同過去的20年相比,將會大幅減少,所以,美國經濟成長對新工作的依賴程度也會大幅降低。到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