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在平原君掌控之中麼?莫非平原君想不到朝局不穩之下還要伐燕必然要受魏韓秦楚干涉?他又不是傻子,若是沒有想好後路敢這麼幹麼。
趙國朝爭已經擺明了只會是平原君勝。只不過是平原君取而代之或繼續以趙王為傀儡的區別罷了。看不清局面的傻子自然想借此攪亂趙國朝局撈些好處,但大王若是當真為魏國社稷謀卻得先想好退路。”
君位受威脅是君王們最忌諱的事。魏王雖然明知事非人力可轉,但心裡還是閃過一陣兔死狐悲之感,牙疼似的吸了幾口涼氣,這才緊緊的皺著眉道:
“這樣說來趙國就算亂也亂不了根基。不過不管趙國亂不亂,他們伐燕之事諸國卻絕不能坐視不理,不能憑白讓趙國得好處佔上風。秦國已經遣使前赴邯鄲和薊都威脅趙國退兵,否則的話必要以大軍壓境解救燕國,這事兒孟嘗君已經知道了,不過還有一件事孟嘗君恐怕還沒聽說。五rì之前楚王已傳下令來,要兵行齊國攻趙救燕,此時必然已經動兵。秦楚已經動起來了,寡人不能沒有說法,若趙才能讓大魏少受一份壓力,這連橫攻趙之事寡人做定了!”
魏王一臉的決然,大有一副不伐趙不能活的架勢,田文冷笑的望著魏王,極是失望的搖了搖頭笑道:
“大王不以田文為外人,已經將平原君呈上的密信給田文看過。田文尚且記得平原君所說的話,大王自己卻先忘了麼?‘趙伐燕而救齊,實驅巨楚也。齊存,則楚不得越淮泗,齊亡,則楚盡佔濟東,三晉為其臣僕矣’。這些話大王當真一點也記不起來?
楚國一動,秦國必然會出兵救燕,要的就是逼迫韓魏共舉伐趙。但秦國救燕是實,畢竟燕國存續並且與趙國為敵才是秦國所願。但楚國呢?楚國固然也想燕國存續以牽制趙國,但他當真是借道伐趙麼?那是放屁!燕國攻伐齊國之時,楚國便已有與燕國共分齊國之意,若是韓魏跟隨楚秦伐趙,趙國一衰,韓魏拿什麼去抵抗楚國滅齊?齊國滅,濟東被楚國盡佔,三晉便當真是楚國的臣僕了。若是當真形成如此局面,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恰恰正是大王。
平原君早就想好了如此局面,縱使沒有田文相勸,範痤和芒卯他們也必然會勸大王,大王還想舉兵伐趙?門兒都沒有。平原君要的就是韓魏站在他的一邊,這不是勸,也不是求,而是事關韓魏的利益。如今的局面韓魏只能支援趙國坐強,不然的話,趙國一衰,韓魏沒有了鼎足依靠。那便皆為小國,再加上齊國沒了,趙燕又是衰弱不堪,這天下便成了秦楚兩強相爭的局面。鼎之三足失其一,大王是聯秦攻楚還是聯楚攻秦?不管大王如何做,最終都是被人所吞的死局。大王可曾想過?”
“原來,原來平原君伐燕之前就已經把一切都算好了……”
魏王一時間面如土sè,腦子裡如同車輪般地旋轉起來,他很是後悔合縱伐齊,但仔細一想,不伐齊情形卻會更遭。緊接著他又後悔起了預設趙國伐燕,但再仔細一想,如果不預設趙國伐燕,魏國同樣局面不堪。他後悔之上愈發後悔,可越想越覺得這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自己只是個懵懵懂懂的隨波逐流者,而趙勝才是真正的順勢而動,依靠著大勢慢慢調整出對趙國最優的局面。
這五十年白活了麼。竟然比不上一個連二十歲都不到的年輕人會看形勢……魏王的心臟一陣陣的緊抽,他忽然完全明白了自己為什麼這樣失敗的原因。他徹底服了,不服也不行……
田文斜著眼珠子望著魏王,見他滿臉的表情幾近痴傻。忍不住嘆了口氣道:
“何止是伐燕之前,依田文看。只怕合縱伐齊之時,平原君就已經把一切都算好了。要不然田文為什麼要說趙王鬥不過平原君呢。趙王在平原君面前根本不是個兒。平原君乃是順勢而為、謀定而動,怎會有半分差池?唉,若是平原君早生上二十年,田文倒是想跟他好好的鬥上一鬥。現在麼……嘿嘿,田文折騰了這麼多年,到了如今才明白大勢不可違,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田文老了,也累了,沒那個心勁了,由著他們折騰。
田文此去乃是一心養老,再不會參與天下紛爭,臨走之前只能為大王謀這些保國之策。此地一別,還望大王萬千保重。”
魏王無奈的笑了笑,閉上雙眼輕輕的搖了搖頭,緩緩地站起身向田文深深的鞠下了一禮,輕聲說道:
“孟嘗君保重。”
田文並沒有起身還禮,滿臉輕鬆的注視著魏王,良久才笑呵呵的道:
“巨楚攻齊沒什麼好怕的。大王不要忘了,趙國頂著天大風險也要伐燕救齊之時,雖說手中緊蹙無比,不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