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說,寫在歷史書上就稍嫌繁瑣了。提綱挈領,大致是這樣的:袁世凱在清末,自從於一九○一年,四十二歲,繼李鴻章之後受任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之時起,宰相當國,權傾一時,直至他四十九歲,被攝政王載灃強迫退休,幾乎被殺為止,他在任內的成就,大致有軍、政兩大類。在軍事方面,當時中國國防軍的主力,從袁的小站練兵時代,漸漸發展出來的,所謂北洋六鎮(師),都抓在他手裡。軍中將校只效忠於袁,袁之外幾乎無人可以隨便調動的。而這六鎮正規軍,不但器械精良,訓練有素,其尤為難能的是,革命派始終未能滲透。直至武昌事起,正規國防軍將領之中,除吳祿貞一人之外,再無第二人與革命有任何歷史淵源,縱是吳有心革命,其部屬亦皆在袁世凱的遙控之下,吳亦難指揮如意,這樣才招至吳的殺身之禍,而無法撼動六鎮的基礎。

然袁世凱之在清末,畢竟是個新人物,在政制上的成就,也頗有足多。要言之,當時的立憲運動,袁也是主要的推動者。各省所成立的諮議局,亦均為親袁人士所掌握。他們與逃亡海外的康梁維新派,也有其千絲萬縷的關係。事實上,中山之當選臨時大總統的票源,立憲派與同盟會,至少是平分天下。而論實力、論經驗,當時縱是同盟會高幹(包括汪兆銘和黃興),都認為總統一職,非袁莫屬也。狡猾的袁世凱,當然更知道他自已的分量。所以他就要養寇、逼宮以取高位了。詳敘之,無此必要,亦為篇幅所不許,謹條列袁氏政治行為的大事如下,以見其關鍵所在。

袁氏養敵抓權取位始未時間表

一九○八年袁四十九歲被攝政王載灃開缺回籍,幾遭不測

一九一一年袁五十二歲:應詔回京,東山再起

十月十日—─武昌起義

十四日詔授袁湖廣總督,赴武漢節制各軍,袁氏稱疾不就

十八日詔促袁就道

二十日─—袁要求:開國會,組責任內閣,解黨禁,寬容起事黨人,總攬全國兵權,寬與軍費

二十五日袁奏派馮國璋、段祺瑞領第一、二軍赴武漢前線

二十七日授袁欽差大臣,節制陸海各軍;隆裕太后撥內帑百萬兩濟武漢軍事;清軍擊敗民軍於漢口

二十九日袁致書黎元洪,首提和議

三十日袁自彰德南下

十一月一日詔授袁內閣總理大臣;袁辭,詔優勉

四日詔準袁令前敵各路清軍停進

七日第六鎮統制、同盟會員吳祿貞被刺,袁軍無後顧之憂

八日黎元洪覆袁書,勸附義,並允推為總統

十三日袁抵北京,詔令近畿各軍,悉受節制

十五日袁授意剛出獄之汪兆銘,與楊度等組‘國事共濟會’於北京,提倡與革命軍議和

十六日袁內閣正式成立,軍政大權獨攬

二十七日清軍攻佔漢陽,民軍死傷三千人。馮國璋擬乘勝渡江攻武昌,袁親撥長途電話止之

二十九日袁電武昌允停戰;汪兆銘承袁父子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聯合,清帝退位,舉袁為總統,武昌軍政府表同意

十二月一日武漢停戰

二日江浙聯軍克南京,清軍守將、袁之嫡系舊屬張勳,連電內閣乞援,袁至之不理;各省代表議泱,袁如反正,即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五日持政王載灃被迫引咎退位

七日袁派唐紹儀為和談代表去武漢與民軍談和,暗示贊成共和

九日袁令全國停戰十五日,旋延長;黃興覆汪電:袁如反正,舉為總統

十五日各省代表議選總統於南京未果,虛位以待袁倒戈

十八日袁派‘全權’代表唐紹儀與民軍代表伍廷芳會議於上海

二十日袁內調馮國璋返北京,代替良弼,出任禁衛軍總統;唐紹儀承袁意旨提議:先達成和議,再由‘國民大會’決定國體

二十一日孫文抵香港,胡漢民勸其留粵,孫未允

二十五日孫文抵上海,大受革命群聚歡迎

二十八日隆裕太后從袁諫,下懿旨召集國會,決定國體

二十九日各省都督代表會集會南京,選孫文為臨時大總統,孫隨即電袁,暫代臨時總統,隨時讓位

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孫文就臨時大總統職於南京;誓言至清帝退位即解職

二日袁不承認南京政府,斥唐紹儀越權,準辭職,暫留上海;孫再電袁:雖暫代,然虛位以待;清軍將領馮國璋等護君憲主戰;袁請辭,詔撥黃金八萬錠,詔飭親貴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