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度並不輸於衣服的米黃色圓形紙張。由於他是第一次造紙,所以技術難免不過關,第一步煮材並不需要什麼技術,但是第二部捶打就不妙了,一部分樹皮被過大的用力破壞了纖維,而另一部分粗纖維還沒有被捶細,再加上在剛才撈取的紙漿太多,最重要的是他沒有在紙漿半乾的時候用什麼平整的物質來壓制這個厚紙,於是這成了一張紙質蓬鬆的紙,換一句話說,這明顯就是——衛生紙!
(文中的我國古代造紙技術是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古埃及紙莎是在一本很有科學權威的資料書上看到的:《技術史》。我國古代造紙一些細節是一次在cctv10中看到的一個記錄節目,仔細瞭解我國古代文化,真的會發覺她的偉大。另外,這幾天我在製做弓,完全是按照我國清代複合弓的製作方法,只是現在牛筋、牛角不易尋找,現在只是中間一層的木料弓胚,以後有機會完善後面的吧,嘿嘿。)
第一百一十五章:戰略合作伙伴
族人們都無法理解他們的神人的高興勁兒,但是都見慣不怪了,張凡虎也沒有理會他們,紙的用處不用太久他們就會明白,這無需對他們多做無意義的解釋。另外,他發現這張紙的確是太厚了,即使做衛生紙也完全可以做三張,而且圓形的紙不好充分利用,所以撈取架必須改變形狀,做成長方形很好,而且完全可以把撈取紙漿的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接下來的時間,張凡虎做得就順手得多了,他捨不得把這半件衣服再剪成長條形,於是撈取架只得找其餘的替代物。他選折的是椰樹衣,棕色相互交叉的粗纖維也很適合做撈取架,而且它的原本形狀就是長方形,只要稍加修飾縫在長方形架子上就行。搜尋最新更新盡在。
晚上,勞累了一天的張凡虎坐在樹下一個圓形草墩上,看著族人們為晚飯忙碌的樣子,手裡清理著一疊淡黃的紙。在最初的那鍋紙漿中,他第一次的撈取大概撈取了三分之一的纖維,然後他用椰子樹衣再次撈取了七次,也就是七張有第一張紙三分之一厚的紙。
有了一次堪稱完美的嘗試,張凡虎第二次放入陶鍋中的猴麵包樹皮和小樹枝是第一次的三倍,並且在一下午的時間連續煮了兩鍋,現在六十餘張淡黃的紙長方形紙就被摺疊在一起。
六十餘張長不過二十厘米、寬十厘米的紙無論是在量還是在質上都趕不上現代的一卷衛生紙,但是要知道在史前十萬年的非洲大草原上有六十餘張紙這代表的是什麼。幸虧紙無論怎樣儲存都無法堅持十萬年不朽讓未來的人類看到,否則不知道那些考古學家、學著會有怎樣的反應。
第二天,如常。第三天,如常。第四天,如常。張凡虎在第二天的時候讓族人們為他打下手,第三天讓他們嘗試,畢竟他自己的技術也比他們高不了多少,最初不讓他們動手只不過是想讓他們記住一些步驟和方法。
一連三天的瘋狂造紙,用去的猴麵包樹枝和樹皮約有數十公斤,但這對於任意一棵直徑超過碗口的猴麵包樹都是小傷,不會對它們造成影響,但是這對族人們造成的影響可就大了。他們終於知道了紙與草和樹葉的差距,這給他們的感覺與昨天他們神人讓他們刷牙後的感覺是一樣的,對他們的精神衝擊力是同樣巨大。
沒有時間了,張凡虎現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即去做,而且紙在史前也不能寫字,至少張凡虎現在還沒有打算用來寫字,這就讓紙最大一個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所以在有這麼多紙的情況下他沒有再打算親自制造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凡虎計劃把這一件事繼續交給留守的族人們來進行,就像以前一樣;也就是那個“授漁”計劃他計劃進行到底——教會大荒族也學會捕魚。
好望角太大了,魚群太豐富了,即使張凡虎他們捕獲數噸重也沒有那兒豐富魚群的九牛一毛或者是“九龍一鱗”,連它們的皮毛都算不上。而且這次的捕魚是一個比上一次還要大的大場面,因為是數月前向北方遷徙的沙丁魚群洄游了,到時又是一個魚的海洋,而且這次是南非的夏季,好望角海域其餘的魚群也到了一年最繁盛的時候,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大荒族人多勢眾會搶走他們的獵物,甚至會因為人多而更容易捕獲,當然前提是他們聽從張凡虎正確的指揮,不會胡來攪局。
這次來大荒族張凡虎等人拿來了兩張漁網,這是道具,他要用這兩張網“網住”整個大荒族。其實這次來不是為了送網,反而是為了拉人。大荒族是與幾個月前的智速他們一樣是沒有絲毫捕魚手段的,最多會在退潮後的沙灘上撿拾倒黴的魚蝦等。撒網當然得在水中,練習撒網當然也得在水中,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