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不一定就正確。兒女們有時的反對或者有不同的意見並不一定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錯誤,更不是對大人的不尊重和不敬。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本來就可以是這樣做,也可以是那樣做。

並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才能做。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也就是這個道理。

我記得有一次我妻子要兒女去買米。女兒拿了兩個提包就準備出門,我妻子看見把她叫住了:“你怎麼不拿小推車去拖呢?還拿兩個提包!”

女兒不以為然:“我。拿兩個提包,一手提十斤就拿回來了,何必還推什麼車子呢?”

妻子卻堅持說:“當然是推車子方便得多啦!”

其實,這種爭論完全是多餘的。女兒喜歡用手提,就讓她用手提好了。如果真是吃力的話,那麼下次不用大人提醒,她也會自己要用推車的。這既是對女兒的尊重,也是讓孩子們自己到生活中去學會經驗。一個人只有透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也才最牢固。

同時,一個人只有對生活有自己的看法,才能肯定自己的生存的目的,並才能為達到目的而努力。當然,在兒女這樣做時,也不應排斥向父母請教,排斥父母的教導與提醒。

●不能強迫孩子讀書

現在孩子們玩的東西越來越多。有的孩子放學回來,書包一丟,就玩起了電動玩具,一玩幾個鐘頭。或者往沙發上一坐,開啟電視就看了起來。正書也不看,功課也不做。急壞了做媽媽的。有的父母氣急了,沒有辦法,就搶掉孩子的電視遊樂器,或砰地一下關上電視:“快去做功課!整天正書不念,看你將來怎麼得了!”

做媽媽的越是不準,孩子們越是要看,要玩。這種強迫孩子唸書的教育方法,是最容易引起反效果的。因為如果孩子對書本(功課)不感興趣,強迫孩子去唸,孩子只會對唸書感到痛苦,會討厭書。而且作父母的愈叱責,愈強迫,孩子愈討厭。

所以,當孩子沉迷於電視遊樂器和電視的時候,不能粗魯簡單地關掉,而應當想辦法使孩子轉移興趣,使孩子對功課產生興趣。例如母親可以問:“你今天的功課做了嗎?”或者“你們今天上什麼課?講了一些什麼問題?那些問題都聽懂了嗎?”“你覺得今天的功課有趣嗎?”誘導孩子對功課產生興趣。

現在日子過得好了。家長都很少要求子女做什麼家務,”甚至連掃地、洗碗都是由父母包了下來。他們只要求子女讀書,讀好書,希望子女成才。因而孩子不讀書,或者不用功讀書就成了當前許多父母責罵兒女的主要或唯一的原因。他們對子女抱的希望越大,要求愈切,督促就越嚴。而子女不能瞭解父母的這番苦心,因而對父母的督促。甚至規勸和責罵聽不進去,仍然貪玩,是常有的事。這原因也很簡單:孩子天生都是好玩的,孩子愛玩,不足為奇。其次讀書與玩相比是一樁苦事。因而,如果孩子沒有求知的慾望,不明確讀書的目的,對讀書激不起興趣,父母的責罵只會徒勞無益。我從前的一位鄰居就是這樣。母親自己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家庭環境的變化,使她沒有機會進中學讀書。她終身引為憾事。因而有了女兒以後,一心就想一定要讓女兒多讀些書,絕不能讓女兒走自己的老路——當一個大老粗。然而,她的這番辛酸的歷史,女兒並不能理解。因而每當她督促和責罵女兒不好好讀書時,反而引起女兒的反感——我就是不讀。那位母親經常同我提起這事就抱怨說:“我真不懂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條件卻不用功讀書;我們那時沒書可讀,卻想讀得要死!”事情就是這樣:人們對得到的東西通常並不珍惜,而對得不到的東西卻總是無限嚮往或追求。

父母要求子女用功讀書是正確的,父母督促子女讀書也是應該的,而且是父母應盡的職責。否則,子不教,父之過。因為青少年時代正是求學的最好時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是讀書又不能強迫。因為父母可以把子女鎖在書房裡,但父母卻不能把書本,把知識塞進兒女的頭腦。知識的吸收與消化必須透過孩子自身的努力。所以,父母要想讓子女努力學習,當然應該督促;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讀書的重要,也可以罵、應該罵。但是如果孩子喊不聽,罵不怕,仍然是貪玩而不讀書,則應該作耐心細緻的說理工作了。只能是透過耐心細緻和熱情的關懷,幫助孩子自己認識讀書的重要,並對讀書產生興趣,由不自覺而逐漸變為自覺的學習。同時,父母還應該熱情地幫兒女妥善地處理好玩與讀書的關係,做到有勞有逸。學習好,休息好。

因之,我們也不應一味地反對孩子玩電視遊樂器和看電視。因為它們對啟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