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雙方基本陣營也非鐵板一塊:兩黃旗中有親多爾袞的,比如他舅舅阿布泰和固山額真阿山等;而多鐸與多爾袞也並非想象中那麼融洽,《清太宗實錄》就記載,前不久“多羅豫郡王多鐸與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不協……遣人揚言恐嚇,藐視親王(多爾袞)”。*複雜得很啊!如果多爾袞一開始行動迅速,快捷凌厲,是能對這些人起到震懾作用,從而贏得更多響應支援的。
豪格雖然退出了,但支援皇太極兒子與支援多爾袞的雙方已是劍拔弩張。面對這樣的形勢,多爾袞不退而求其次也不行了,於是折衷選擇了皇太極九子、五週歲的福臨當了皇帝。而他名為與濟爾哈朗相攜攝政,實則很快就一人獨專,從此開始了又一個決定大清命運的時代——七年多爾袞時代。
。。
運來咋能擋得住
這個時代對大清來講是個超級大轉折的時代,從此它成為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的大王朝,而且一干就是二百六十八年,略遜唐明,遠超蒙元。多爾袞足夠擔當偉“帝王”了吧?
功業確實算得上,只是靠了時運相幫,自己又未顯出多大能耐,能真正算嗎?千年前的唐高宗,外戰上比他老爸李世民更加輝煌,打造的疆域不僅是唐也是漢民族歷史上最為遼闊的,又有誰說他偉大呢?
言歸正傳,真是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雖說大清前中期的領袖都是幸運的主兒,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