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緣耐臣剖�藎�壞貌輝諍竺媧�鑫舶汀埃ú話�ń鵜畔兀�薄E諢饕彩且恢侄曰暗那�婪健�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二十八軍、第二十九軍中的3個加強團近萬人發起了攻打金門島的戰役,並於25日2時30分奪取了金門古寧頭陣地,本欲敲山震虎,因後續兵力不濟,加上國民黨軍隊快速增援,至26日下午7時,登陸的人民解放軍大部分犧牲,小部分被俘,損失約9000人。此後,再無實質性的軍事攻佔行動。1958年秋冬開始改為隔岸炮擊,期間“打打停停,半打半停,要打就打,要停就停”,一直延續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成為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觀。雖然炮擊也曾給雙方造成一些傷亡,但最初負責指揮金門炮戰的解放軍將領葉飛回憶說:“在平時,我們的大炮不打蔣軍陣地和居民點,只打到海灘上,逢年過節都停炮3天,以後炮彈裡又只裝宣傳品。金門方面也照此辦理,打炮就逐漸演變為象徵性的軍事行動,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雙方的炮擊與其說是一種對抗,其實更是一種紐帶,一種對話的渠道。”再往後,兩岸直航順利開通,實現破冰之旅,也始自金門:2001年1月2日,金門“縣長”陳水在一行180多人乘金門客輪從金門直航廈門;2月6日,福建金門籍同胞90多人從廈門直航抵達金門料羅港。在金門“縣”政府的推動下,金廈定期航班於2002年4月16日上午9時30分正式啟動。直航5年來,泉州、廈門等地組織老金胞到金門省親,金門“縣政府”代表團到泉州、廈門等地訪問交流,成為常態。50多年來,這一系列為世界所關注的事件,打出了金門的知名度。經濟往來日益頻密在兩岸緊張對峙的年代,金門成了戒備森嚴的軍事孤島。1992年11月臺灣當局解除金門“*狀態”,允年久失修的房子,無人認領,維修維護費用也高,只好閒置 2006年4月27日攝自左往右,小金門、大擔島、二擔島、三擔島、四擔島,也就這麼模模糊糊 2006年4月26日攝據說這是島上拍攝鼓浪嶼最好的角度 2006年4月27日攝許臺灣本島居民自由出入,但仍須出示特殊證件,如“臺胞證”、“金馬通行證”。對大陸人去金門則限制很嚴,除考察、從事旅遊業等以外,一般不允許出入。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福建前線”的概念已淡化,金門與福建的民間交往逐漸頻繁起來。臨近金門的福建四個地市,從市到縣,幾乎都建有金門同胞聯誼會,而且是當地最活躍、最有聲氣的社團。在福建,喝酒其實還是很盛行的。泉州市委領導在招待我們的時候,特別提出,在泉州喝白酒,不喝茅臺五糧液,只喝“金門高粱酒”。這種58度的高度白酒,相當衝頭,沒有酒興和酒量的人,一般不敢沾邊。據說,金門“縣長”當選後,都馬上過來泉州“報到”,並聲稱“我們金門也屬你們泉州管啊”。想必這也是一種“公關”手段,金門對岸大喝金門高粱酒,應與此有關。廈門專門安排有金門遊旅遊專案。那天去時,適逢風雨大作,一小時後臨近金門(其實應該是小金門島),遊船停在軍事分界線附近,供遊人觀賞拍照。可嘆能見度太低,島上巨幅標語“三*義統一中國”,怎麼也看不真切;大擔、二擔、三擔、四擔諸島,始終模模糊糊……據說,與小金門島對岸的大陸上,也相應樹有巨幅標語“一國兩制統一中國”。遊船上的小商店,居然推銷“金門高粱酒”,分不同檔次好幾個品種。陪同的人介紹,“金門高粱酒”以及金門的一些副食品,在廈門的超市裡很容易買到——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合法生意,但經濟上的往來越來越頻密,應是事實。109方 。 想看書來

八閩瑣記(4)

上島迎面的鼓浪嶼街景 2006年4月26日攝期待水到渠成時 金門至今為臺灣所佔,其實別有意味。讓臺灣保有金門,至少大陸和臺灣可以有一個相互窺視的視窗和便捷聯絡的跳板。金門和福建沿海之間,雖然代表的是閩臺緣,事實上已更多地成為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的敲門磚。文化上看,兩岸同根同緣,金門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風俗習慣包括民間信仰都完全一致,不存在融合的問題;經濟上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包括金門在內的整個臺灣,與大陸經濟上的依存關係日益緊密,經濟融合為大勢所趨,已成一種自覺自願;至於政治上的問題,更多隻能是“肉食者謀”了。只要用好這塊敲門磚,能達至完全的融合,相信其他自然會水到渠成。八閩瑣記之三媽祖的力量

2000年6月,去湘西芷江侗族自治縣公幹,工作之餘,順便參觀當地幾處歷史遺蹟。二戰時著名的芷江機場和芷江受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