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轟轟烈烈的灤州兵諫就以這樣的結局收場。

【新書上傳,請各位大大多多支援。這本書的選擇立場可能與很多書有異樣,權且做一個嘗試罷了。今日三更!】

正文 第2章,安山張府

網際網路 更新時間:2012…11…8 9:43:01 本章字數:3168

即便如此,以張紹曾為首的革命軍官們依舊天真的寄希望於清政府改革。

直到大半個月前,也就是十一月七日,石家莊傳來一則駭人聽聞的訊息,正準備前往山西赴任的吳祿貞在火車站遭人槍殺。

至此,參與灤州兵諫的各路部隊幡然醒悟,清政府又一次誆騙了大家。

失望和憤怒縈繞在眾人的心頭,正因為這樣,二十鎮還駐留在灤州的幾支部隊進行了秘密會商,決定在年關之前發動一場真刀真槍的起義,用荷槍實彈來彰顯對清政府革命的決心。

“之前我已經說過很多回了,張統制不足以成事,一部分是他個人的原因,另外一部分是咱們第二十鎮和第六鎮的原因。”袁肅微嘆一口氣,故作深沉的說道。

林伯深自然不是第一次聽袁肅這麼說,在灤州兵諫之前,袁肅就在私底下指責張紹曾優柔寡斷,不可能帶領二十鎮發動武裝起義。只可惜當時沒有人聽進去,革命派的軍官依然積極慫恿張紹曾起義,沒想到最終張紹曾拍拍屁股南下走人,兵諫也真是囫圇結束。

之前就連林伯深都認為袁肅是害怕參與起義,不過現在看來,才知道對方是深有遠見,心中不僅消除了以前的介懷,反而更生出幾分欽佩。

“豈不說第六鎮在清廷眼皮底下,單說吳統制之下的所有軍官全部只聽命於袁宮保,要想跟他們串謀攻打京城,只能說是比登天還難。至於咱們二十鎮的情況就不用多說了,看看之前那些標統、協統,要麼是頑固不化,要麼是見風使舵,內部鬥爭的痕跡再明顯不過,由上而下是一盤散沙,除非有天相助,否則更難成事。”袁肅緊接著又說出了一番大道理。

當然,這些話全部是他個人的見解,與前世絲毫無關。在二十一世紀時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鑽研清末民初的歷史,對辛亥革命前前後後的細末之事大多瞭如指掌。

要說前世對待灤州兵諫的態度,表面上是一副漠不關心,骨子裡卻是反對起義,因此當他看到二十鎮大部分高階軍官態度堅硬時,就已經意識到起義之舉大有不妙。

“唉,之前你不表態,還真讓我錯怪了你。”林伯深尷尬的笑著說道,他是直腸子,心裡有什麼話總會憋不住,但凡稍微熟悉一些的人輕易就能傾訴而出。

“並非我不表態,而是無論如何都輪不到我表態。”袁肅苦笑著說道。

“那這次武昌軍政府派來的代表幫助我們策劃起義,梓鏡你怎麼看?”林伯深將戰馬靠攏了一些,壓低聲音詢問道。

歷史上的灤州兵諫與灤州起義是兩碼事,雖然參與其中的部隊大部分是第二十鎮計程車兵,可領導人以及事件性質截然不同。在兵諫失敗之後,武昌軍政府派出革命代表胡鄂公,與天津共和會會長白雅雨、山東鐵血會會長孫諫生共同密謀,在灤州發動武裝起義。

只不過革命黨人錯誤的估判了全國形勢,以為大半個中國紛紛掀起獨立,清廷在近畿地區的根基早已鬆動。他們甚至不知道真正掌握近畿軍權的人是誰,只知道要趁勢揭竿而起,儘快結束清王朝腐敗無能的統治。

在起義之前,二十鎮各路部隊的長官都是模稜兩可的態度,大部分只是抱著投機取巧、順水摸魚的心理。而革命黨人更是想法天真,一心認為只要起義打響,單憑聲勢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殊不知整個起義計劃早已經是漏洞百出。

歷史上的這次起義事件,革命黨人預想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生,甚至還出現起義部隊臨陣倒戈的情況,到最後只有兩個營的兵力按照約定起義。整個行動僅僅進行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最終在臨陣倒戈叛軍和其他清軍合圍之下遭到殲滅,除了胡鄂公之外,革命領導人全部被捕就義。

歸根結底,灤州起義只是一場幾百人的小規模軍事行動,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根本不足為道,其歷史意義也遠遠遜於著名的灤州兵諫。而正是因為袁肅深知這場起義的最終結果,這才讓他對未來的處境感到憂慮,單憑區區幾百人的就想佔領灤州,簡直比登天還難。

暗歎了一口氣,袁肅深遠的說道:“仁卿,我只問你一句,倘使起義成功了,我們下一步又能如何?佔據灤州,四面環敵,寸步難行,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