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廉。

我並不是想搞“輯佚”的工作,想編一本《默存詩佚存》,希望得附驥尾。我只想以這首詩來表明:吳晗同志鑽研史學的成就,在學生時代就已以“精研博綜一身兼”而贏得師友們的欽佩。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夏鼐 我所知道的史學家吳晗同志(3)

吳晗同志學識淵博,而且博而能專。他在校讀書時已是明史專家,已發表過好幾篇有關明史的論文。除了《清華週刊》之外,他還曾在當時幾種重要學術刊物如《燕京學報》、《清華學報》、《文學季刊》等上面發表過幾篇有分量的學術論文。他是胡適的信徒,以胡適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為座右銘。胡適是五四運動以後中國資產階級史學的代表人物。平心而論,資產階級的史學思想和史學方法,在當時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中是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的。資產階級史學家有他們的階級立場,有意地或無意地為本階級服務,因之,他們的史學研究,尤其是歷史觀、選題和評論方面,都會打上階級的烙印。但是,他們那種蒐集、鑑別和排比史料的方法方面,仍有許多可供我們參考的地方。

吳晗同志對於治學方法,總是強調要先打好基礎,主張“多讀多抄”。他自己在青年時候就開始這樣做。他自己說,在大學學習時,雖然住在北京,京戲卻一次也沒有看過。但是他當時卻經常進城上北京圖書館去摘抄卷帙浩繁的二千九百餘卷的《明實錄》(當時未有刊本)和一千七百餘卷的《李朝實錄》(當時日本有影印本,但印數極少,國內僅北圖有一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他就滔滔不絕地大談他自己的這種治學方法。他還提起在館中時常遇到的前輩史學家孟森(心史)先生,當時已年逾花甲,但還是一有時間就來館摘抄《明實錄》和《李朝實錄》。吳晗同志提倡抄書,不僅眼勤,還要手勤。他說:“抄錄下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記憶,也為了應用時可以查考。”(《學習集》第14—15頁)聽說他後來積累了一萬多張摘抄史料的卡片;又聽說在他決心離開清華教學工作從事政治時,把全部卡片送給接他的明史課程的學生丁則良。丁死後,這批卡片到哪裡去了,我就不知道了。

他在鑑別史料方面,態度很謹嚴。對許多文獻和傳說,都不輕易置信,要加以考訂。尤其是遇到有矛盾的地方,總是去細心尋求解決的線索,鑑別真偽,以求得到客觀史實的本來面目。他當時曾對我們說:一篇好的考據文章,猶如剝筍子一樣,一層一層剝下去,終於得到真正的核心。寫作的人寫得痛快,讀的人讀起來也覺得痛快。他自己的許多文章,就是這樣的。為了《朱元璋傳》中彭和尚(瑩玉)的結局問題,雖然毛主席曾對他指出彭和尚的結局不應是功成身退,吳晗同志還是一定要查出有關彭和尚被元朝軍隊殺害的可靠史料,才心安理得地把它寫入書中。

至於排比史料和寫作論文或專著的問題,他繼承了我國從《左傳》、《史記》以來的傳統,文筆簡練謹嚴,而又生動活潑。他是寫文章的能手。他寫的雜文另具一種風格,是中國作家協會中這方面的一員健將。他主張“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寫好”,因之,他提倡“三多:多讀書,多寫作,多修改”;而不同意“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舊說法。(《學習集》第16頁)他的史學著述,不僅內容充實,邏輯性強,而且文筆流暢,沒有含糊或晦澀的地方。這是得力於他青年時寫作方面的修養。

他的史學文章,充分表現了實事求是的學風。他青年時就主張為學要實事求是。到了晚年,在接受了馬列主義之後,他仍是主張“違反實事求是的學風,是非*列寧主義的學風,是不合乎毛澤東思想的學風”。他對於60年代初期我國史學界開始出現的那一股邪風的苗頭,很不以為然。他說:“不從歷史的具體實際研究出發,而只從今天的某些政策、方針出發,強迫歷史服從今天的實際,是非科學的、非歷史主義的學風”,他是“堅持反對”的(《學習集》第244頁)。誰知道這種邪風后來越刮越厲害,成為一股血腥的惡風。在“四人幫”統治史學界的時候,他就成為這股惡風的犧牲品。。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夏鼐 我所知道的史學家吳晗同志(4)

我回想起往事,時常不勝惆悵。我仍然記得1935年初夏,我由安陽參加考古田野實習後返北平,順便參加了在清華工字廳舉行的史學研究會的年會。吳晗同志在會上宣讀了一篇論文:《明成祖生母考》。那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北後,扶植傀儡溥儀為滿洲帝國皇帝,正向華北作進一步的擴張。華北烏雲滿天,大家心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