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33年3月1日,中國財政部發布《廢兩改元令》,並規定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契約票據及一切交易一律廢除銀兩改用銀幣。3月8日,財政部公佈《銀本位幣鑄造條例》,規定銀本位幣定名為元,重量為26。6971克,成色為銀88%、銅12%,即合純銀23。493448克)。這些債券由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南京路上的地產及其房屋租金利潤做支撐。這些資產總價值為5190萬兩。由於房地產價格日趨上漲,金融市場的投資者非常樂於接受這些房地產公司的債券。

銀行大量過剩的資金也均投向房地產。1927年前存款總額在私營銀行中處於第1、2位,後退居第5、6位的浙江興業銀行在上海租界擁有1000多幢建築,抗戰前中國主要銀行之一的四明銀行也當仁不讓,更是擁有多達1200多幢的建築。銀行投資的房地產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自己營業用的房地產,幾乎所有較大規模的銀行均有自造的大樓作為總行或總部的所在地。位於上海租界和天津租界的銀行大樓,都是當時最現代化的昂貴建築。這是因為興建一座高成本的銀行大樓,不僅起到投資房地產的目的,也是對自身實力的一種證明,對潛在客戶能起到極大的吸引作用,有利於業務的開拓和興盛。二是經營性房地產,自己建造好後出賣或出租。很多銀行為此建立了信託部,從事房地產經營和收租業務。

可惜好景不長,1931年9月,英國放棄金本位,隨後英鎊開始大幅貶值,倫敦白銀市場上的銀價開始攀升。隨後,印度、馬來西亞、越南、伊朗、日本等眾多在市場上與中國具有競爭關係的國家相繼對外貶值本國貨幣,中國紙幣對外幣匯率下降的趨勢終於開始逆轉了。隨之而來的便是出口銳減,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為了平衡國際貿易赤字,中國迫不得已大量出口黃金和白銀。僅在1932年,中國就淨出口白銀734。6萬元。到了1933年,全球經濟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放棄金本位,美元大幅貶值,中國1933年的出口僅及1930年的58%,貿易逆差竟達7337。39萬元,結果淨出口價值1。89億美元的黃金和1420萬美元的白銀。金融機構的硬通貨儲備急劇下降,信貸隨之緊縮。

美國是生產白銀的傳統大國,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資本控制了世界白銀生產的66%和白銀冶煉的77%。白銀主要集中在西部猶他、愛達荷、亞利桑那、蒙大拿、內華達、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7個州生產。來自這7個產銀州的參議員控制了參議院中1/7的投票權。以這些州的議員為核心形成了白銀利益集團。大蕭條給白銀生產者帶來嚴重打擊。於是,白銀集團展開了抬升白銀價格的遊說活動。白銀集團視中國為眼中釘。他們認為,提高了銀價就提高了銀本位制的中國的對外購買力,給美國商品開闢了廣闊的市場,可以銷售掉美國過剩的產品。此外,提高銀價將使中國貨幣升值,增加中國工業產品的成本,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

1934年6月,在白銀集團的遊說下,羅斯福政府透過了《白銀收購法案》。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在國內外市場收購白銀直到白銀價格達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財政部儲備的白銀價值達到了黃金儲備的1/3才結束。在收購的過程中,財政部有廣泛的自由斟酌權。

結果,在世界市場上白銀價格更為迅猛地上漲。將白銀從上海運至倫敦或紐約,至少可以得到50%的淨收益。在華外國銀行成為白銀外流的主力和急先鋒,外資銀行擁有治外法權,又有大量的白銀庫存,如1933年年底上海外資銀行的白銀庫存為2億7千多萬元,佔當時上海白銀總庫存的50。4%。這些銀行將大量白銀運出中國,讓中國金融形勢變得更為搖搖欲墜。美國則為白銀的主要進口國。從1934年9月之後的半年時間裡,美國政府每月平均收購白銀2400萬盎司,到1935年6月30日為止,共收購了2。94億盎司白銀。

中國政府只好透過徵收白銀出口稅和平衡稅以阻止白銀外流之勢。但是,大量的白銀轉向華南經由中國香港出境或華北地區,然後再走私出口到境外。其中在華北地區主要是日本人在進行走私白銀的活動。日本透過中國銀價與世界市場銀價的價差積累鉅額資金來建造兵艦和穩定日本的幣值。針對中國外匯存底有限的情況,日本正金銀行在1934年11月和12月間多次向中國銀行突擊購買外匯,使中國外匯儲備量遽然下降,對中國無限制買賣外匯施加壓力,迫使其無法維持匯價。當時中日之間正處在爆發全面戰爭的前夕,美國以鄰為壑的政策大大削弱了中國抗日的經濟基礎,不啻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