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瑤、白褲瑤、藍靛瑤、紅瑤、八排瑤等稱謂。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自駕車樂園之三:侗鄉苗寨瑤山(二)
無論是否有旅遊開發,從江已經不再與世隔絕,岜沙人平靜的生活早晚會被外面世界的侵擾打亂。會有岜沙人頑強地堅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習俗,也會有或多或少的人願意改變。對這兩種選擇我們都應當尊重。如果有一天,岜沙男人只為了觀光客而保留髮髻,對觀光者而言,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岜沙村
貴州從江縣,傳說中蚩尤的後代,最正宗的苗族,苗族生態文化活化石。
參觀岜沙村門票10元/人。
岜沙村距從江縣城7。5公里,在老321國道上。因成年男人束髮並帶槍而聞名。岜沙人相信自己才是最正宗的苗族,蚩尤的後代。
新的321國道沿都柳江北岸向西直到榕江,柏油路,一經通車老國道便廢棄了。但為了開發岜沙的特色旅遊,這一段公路已鋪上了柏油。造訪岜沙前,剛好看到一篇報道,大意是說,由於現代觀念衝擊,個別外出回村的男村民不願再捆髮髻。從江縣將撥專款和糧食動員岜沙村村民保護原始的男人髮髻;並採取措施保護文化遺產,把岜沙古老的習俗納入《村規民約》加以管理,嚴格執行獎懲制度,以使岜沙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不變調。
清晨,都柳江南岸的公路上雲霧繚繞。山路迂迴,對面霧中不時走出搖搖擺擺挑擔的女人們,穿著前襟有豔麗拼圖的苗服,擔子裡應該是熟了的橙子,擔到縣城去賣的。我驚訝地發現,有幾個女人竟是打著赤腳。再向前,開始看到束髮帶槍的男人,岜沙村到了。施工截斷了公路。
岜沙村正在建設的工程,都是上面撥款搞旅遊開發的。我和一個梳平頭的年輕人聊起來,知道他就是因為外出打工回來,不願再束髮。為什麼?不舒服嘛。
不過岜沙村走出去的人並不多,踏上進村的石板路,立刻進入另一個世界,一個時光倒轉的寧靜世界。岜沙村古木參天,吊腳樓層層疊疊地蔓延開,很多房子的屋頂,只鋪了樹皮,多少顯得凋零破敗。村裡碰到的女人都不會漢話,對我這個闖入者她們只是行以注目禮。
肇興侗寨
貴州黎平縣,緊鄰廣西三江獨峒鄉,是侗族南部方言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2003年10月入選中國首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
肇興藏於黔、桂、湘三省交界的大山中,距黎平縣城70多公里。儘管黔東南的公路情況有了很大改觀,通往肇興的山路依然崎嶇嶙峋。肇興彷佛是對艱難跋涉的一種獎賞,讓人眼前一亮。
進得肇興的寨門,一條水泥路直通街市,一旁是早年間鋪就的石子路,年代久了,踩得光光的。石子路邊,就是侗家的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是一個興旺的鎮子,空氣中,盪漾著侗戲歡快的樂音,笙歌陣陣。鎮裡很多人家都在搭建新木樓。兩個侗族男人擔了一棵光溜溜筆直的大樹從身邊走過,一問才知道是杉木。
肇興是個大寨,七八百戶人家,都是陸姓侗族,但分屬仁、義、禮、智、信五團。因此寨中便有5座鼓樓,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相應的,還有風雨橋、戲臺各五座。在街裡走一圈,去看這些鼓樓、風雨橋,遇到的都是侗家人的笑臉,每個人都那麼和善而且喜氣洋洋。後來聽說肇興十幾年前就開始有外國觀光客造訪,不禁驚訝,不在老外總能發現我們的國粹,而是十多年的“對外開放”後,肇興人依然能很好地把持自己,依然淳樸熱誠。希望“保護工程”之後,大批遊人的湧入,不會太過削減肇興人的淳樸。
侗族女人的頭髮大多很好,油亮亮的,全靠一根木梳或簪子盤在頭頂,鬆了會隨時再盤上。在肇興街上,不時可以看到梳理盤纘頭髮的女人。
肇興不少女人不懂漢話,和她們溝通時需要找個男的來翻譯。
肇興街上有些家庭客棧和小食店,可以接待遊人。文化站招待所是不錯的一家,他家有手繪的地圖,可以告訴你往水口去三江獨峒的路線。此外還有幾家像樣的紀念品商店,賣的都是侗族特有的刺繡產品和各種銀飾,價格相差不少,要多問幾家;刺繡品還是從繡婦手中買更好,隨便在寨子裡走走就能看到勤奮繡花的女人。
獨峒
廣西三江與貴州交界處,距肇興不遠。獨峒鄉高定村有六座鼓樓相映成輝,比肇興的鼓樓群還多了一座。
因為事先打聽的路況有誤,我的路線安排並不合理,因此沒時間再去獨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