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遞刀子,誰值得交往,誰需要防範,還需要細細觀察。
陸政東並沒有往縣裡的領導那裡跑,他很清楚,手頭的工作都沒辦好,往領導面前湊,那是自討沒趣,想要抬頭看路,還得先低頭做事。
楊玉清的事情撥霧見日,那就是搬去了一座大山,現在他輕裝上陣,得踏踏實實把份內的工作幹好,在山和做出一番讓老百姓滿意、讓上面領導欣賞的事情出來,這樣才能從鄉里殺出一條血路,然後才談得上其他。
二十多年過去了,很多記憶陸政東都已經模糊了,他也抓緊時間熟悉著鄉里的情況,特別是和他工作相關的情況。
在山和鄉,有三個副鄉長,農業副鄉長是鄉里最忙的,全鄉一年四季的農業生產全靠他一個人抓,每天是起早貪黑奔波在各村各組,負責農業生產不說,還要負責防汛抗旱等,一般農業副鄉長很容易提為鄉長,畢竟農業是鄉里的主業。
計劃生育副鄉長的工作最單一,只管全鄉婦女的肚皮,是個既容易出成績又容易出問題的苦差。
日子最不好過的是計生副鄉長,雖然工作單一,只管全鄉已婚婦女的肚子不要未經批准就大了起來,只管全鄉已婚婦女的肚子不要未經批准就大了起來,但是是最容易引起幹群衝突等群體事件的領導,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領導之一,時時被人咒罵“生兒子沒屁眼”,是個最討嫌的差事。但是這工作是最容易引起幹群衝突等群體事件的領導,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領導之一,時時被人咒罵“生兒子沒屁眼”,是個最討嫌的差事。
不過山和是山區小鄉,國家允許第一胎是女孩的家庭生二胎,計生副鄉長卻是日子最好過的。
計生副鄉長好過,他這個分管財貿的副鄉長日子就難過,允許生二胎,那就意味著計生罰沒款大大減少,財政收入少了一個重要來源。
鄉里原本有一個鄉辦的工藝品廠,主要製作一些佛教類的工藝品,也曾風光過一兩年,產品還曾經外銷過,但是好景不長,工藝品廠剛剛過上好日子,就遇上八九年那檔子事情,西方國家進行制裁,工藝品廠一下又掉入深淵,產品積壓在庫房裡,都已經停產一年多了。
目前山和鄉財政收入的最主要財政來源主要就靠提留統籌了。
山和鄉在提留統籌中存在的問題,陸政東也仔細的理了一理。
雖然從總體上看,山和鄉並沒有突破百分之五徵收的紅線,但是計算方法不公開不透明;徵收工作沒有細化,存在一些人情問題,本來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卻緩交或者免交,而一些真正的困難戶卻沒有享受到這項政策;村級財務比較混亂,收的款項和如何支出很模糊,很多賬都是一筆糊塗賬,老百姓對此意見最大。
鄉村道路建設費,這是老百姓意見最大的,山和是山區小鄉,除了縣裡到鄉里的公路沿線,其他沒一個村通了公路,老百姓對修路就顯得更為迫切,但是鄉里收了這麼多年的鄉村道路建設費卻連一寸路也沒修起來。老百姓對此很不滿意,這也是他們不願交提留統籌的一個重要理由。
其實這些原因概括起來,也就是一句話:老百姓太窮了。
山和是山區,人多地少,土地貧瘠,絕大多數老百姓依然徘徊在溫飽線上,一旦老天爺不怎麼照顧,連溫飽都成問題,自己都吃不飽,交提留統籌自然也就不積極。把老百姓逼急了老百姓罵娘拼命;收不起來提留統籌,吃財政飯的也罵娘跺腳,他這個財貿副鄉長就是風箱裡的耗子兩頭受氣,在鄉里的處境是最艱難的。
他眼下的任務也挺艱鉅,距離年底也就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若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春節過後,鄉政府就要唱空城計了。
陸政東也知道,雖然提留統籌剛剛惹出了這麼大一場風波,這等於就是地雷陣,但提留統籌是國家規定的,又不能不收,徵收難題依然是他不能迴避的。
要解決這個難題,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老百姓兜裡有錢了,徵收的難度自然就降低了。
而要解決農民增收問題,鄉村公路的建設就勢在必行。
修路的事情,王立本到山和鄉之前也曾經提上過議事日程。
其實修路也並不需要鄉里出太多的錢,修路佔用的土地,按村為單位自行調節;修路的石料有的是;修路的人力就由各家各戶出工就是。最費錢的就是軋路機,想點苦辦法,用修水庫的那大石滾來壓,最多也就是出一點拉石磙的工錢,鄉里需要出的主要就是購買雷管炸藥、修路的工具等等這些費用,大體也就不到二十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