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穩定,就不能僅僅關注某些節點,還要重視那些最脆弱易斷的連結,理論是需要,但不能迷信,要拋棄理論教條,注重實效。在危機時期,介入是必要的,就像病人大病需要醫生一樣,不可能過完全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這可以給結構改革留下時間來應對危機
這次危機讓我們思考,雖然全球一體化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發展中國家應積極地向國際靠攏。但是,當一系列危機的爆發,讓人們不得不再度考慮自由化這個問題,尤其是當一國的經濟金融安全受到威脅和破壞時,國際遊資的大規模掃蕩,已經嚴重威脅過一些國家的經濟安全。是不是還應繼續奉行自由化?
我想著不言自明,這一次危機之後,在必要的時候入市干預,這將會成為不管是完全自由市場,還是有限自由市場的必然選擇。”
陸政東知道港府最為擔心的就是怕干預動搖了自由港的基石,他必須要在這方面多費口舌。不求一下說動,但求其思考。在對這方面將了不少之後,陸政東有吧話題轉到香港的有利因素上:“香港的金融業有良好的監管和充足的資本,香港強大的銀行體系執行良好,本地銀行資本充足率高達百分之十八,壞賬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這是香港經濟免遭崩潰的重要防護堤。而香港遊充裕的外匯儲備,即便是外資銀行迅速從香港撤走了大量資金,但香港銀行體系基本上仍能夠維持不錯的流動性。
而且資產泡沫之前,銀行已將房地產按揭貸款的槓桿率從七成降到五成,建立香港按揭證券公司也增加了銀行流動性。這些是基礎,加上香港遊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