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情報傳遞如此拖沓緩慢,無怪乎有識之士感嘆不已:“畿輔重地,洩洩如此,痛哉!”山西地方政府運轉不靈,直接影響了朝廷最高當局的戰略決策,使得李建泰“代帝出征”終於成為無的放矢的馬後炮。

朝廷方面沒有確切的軍事情報,把北京的防守重點放在南翼——太行山至真定、保定一線,忽視了北翼——大同、宣府一線,想當然地以為有重兵扼守,確保無虞。皇帝的決策就是建立在兵部的錯誤分析基礎上的,他命令李建泰出征的第一步——南下保定,就是考慮“朝廷之憂”在保定,而不是在宣府、大同;即使保定失守,還可以徵調宣大的軍隊來保衛京師。

這種判斷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即使李建泰出征卓有成效,也難以確保京師安全,充其量只能抵擋劉芳亮這支偏師。況且李建泰並不想誓死保衛山西,他的行為不過是一種政治姿態,虛張聲勢而已。他帶了一千五百名禁軍,在保定一帶的糧餉補給都要就地解決,地方官害怕他來徵兵索餉,都拒絕他的人馬進城,弄得堂堂督師大臣威信掃地。在此之前,御史衛禎固就向皇帝指出:一兵一餉專倚本地,何以居重馭輕?在他看來,“輔臣不足恃,國事不可諉”。那意思是,不要過於寄希望於李建泰的出征。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此。

李建泰本人並非忠勇之輩,他請求“代帝出征”,名義上是為帝分憂,實際上是為了挽救自己家鄉富甲一方的財產,正如《明史·李建泰傳》所說:“李自成逼山西,(李)建泰慮鄉邦被禍,而家富於資,可藉以佐軍,毅然有滅賊志。”但是,當他還在從保定府向真定府、順德府進發,還沒有望到山西的大地時,他的家鄉曲沃就陷落了。這樣,他挽救家鄉的動機,完全沒有了著落,像洩氣的皮球,幾天前在皇帝面前所說的豪言壯語,一下子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他知道山西局面已經無法收拾,不想再去以卵擊石。從此以後,李建泰無心西進,一直徘徊在北京南面,觀望形勢,敷衍了事。

對李建泰寄予厚望的朱由檢,聽說真定已經被農民軍攻陷,以為李建泰已經“為國捐軀”了。二月二十八日,他召見兵部尚書張縉彥,向他核實這一情況。

張縉彥回答:不曾聽說。

朱由檢有點光火,指責道:朕都已經知道了,你為什麼還要隱瞞?

張縉彥回答:沒有看到塘報。

朱由檢說:真定已經陷落,當然不可能傳出塘報。兵部為什麼不派人去偵察?

張縉彥的回答更加莫名其妙:派人偵察,需要錢糧,兵部沒有錢糧,無法偵察。

朱由檢聽了這樣的回答,氣得無話可說,推案而起。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出征、南遷、勤王,一籌莫展(4)

堂堂兵部掌握軍事中樞之職,居然藉口窮到無力派遣探子的地步,豈非荒唐之極!不過更為荒唐的是,皇帝得到李建泰“為國捐軀”的訊息,純屬子虛烏有之事。真定陷落是在二月二十三日,三月初三,這個李建泰居然向皇帝建議“南遷”(從北京前往南京避難),說明他還活著,謊言不攻自破。但是,李建泰“代帝出征”的牛皮,也因此而破滅了。

不僅牛皮破滅,而且下場極不光彩。劉芳亮指揮農民軍,很快攻陷真定,李建泰逃往保定。三月十三日,劉芳亮包圍保定城,他沒有絲毫抵抗,派遣中軍郭中傑出城,宣佈投降,自己也當了俘虜,皇帝賜予的敕書、督師大印、尚方寶劍,統統被農民軍付之一炬。儀式隆重的“代帝出征”,就以這種形式宣告破產,恐怕是任何人都難以預料的。

更加難以預料的是李建泰日後的勾當。據說,他後來投降李自成,曾經擔任大順政權的丞相之職;李自成從北京撤退後,他和謝陞、馮銓等明朝高官一起投降清朝,成為清朝的內院大學士。看來,這個身長七尺,滿臉鬍鬚的山西大漢,竟然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為了活命,見風使舵,朝秦暮楚,沒有一點風骨氣節可言。朱由檢要這種人“代帝出征”,還指望他“早蕩妖氛”、“旋師奏凱”,不是白日做夢嗎?

舉棋不定的“南遷之議”

既然“代帝出征”徒有虛名,不過是官樣文章,北京岌岌可危,於是乎一些官員就提出遷都南京的建議。這是極不光彩的一步,他們為了掩飾這種不光彩,把它說成是“徐圖恢復”的應急方案。史家們都以為首先提出“南遷之議”的是李明睿,其實不然。

首先提出“南遷之議”的不是別人,恰恰是皇帝朱由檢自己。那還是在周延儒擔任內閣首輔時,朱由檢鑑於內外交困,清軍多次兵臨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