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如從前,巴黎窮了。”(笑)後來他又去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笑)趙元任的絕活,是表演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到山西、陝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湖、四川、雲貴,再從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後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地方言土語,介紹名勝古蹟和土貨特產。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種漢語方言,並精通多國語言。(驚歎)人們說他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恩格斯早就說過,文藝復興是一個出“巨人”的時代,而思想文化學術上的巨人,是不受學科分工的限制的,是多方面發展的通才:而未來學術的發展,將越來越趨向綜合,所呼喚的正是新一代的通才。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前面提到的北大西語系的吳興華教授也是這樣的多才多藝的通才、全才。別的不說,他打橋牌的做派就是朋友圈裡的美談,十足“談笑風生,睥睨一切”:他一邊出牌,一邊講笑話,手裡還拿著一本清代文人的詩集,乘別人苦思對策的間隙,扭過頭去看他的書。(笑)——你可以說這是“逞才”,但卻不能不歎服其過人的才氣,而才氣的背後,是充沛的創造活力。逼人的才情,逼人的創造力,人活到這個份兒上,就夠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錢理群:承擔,獨立,自由,創造(10)

面對這一代思想學術上的創造,我常想:人的創造力究竟有多大,真的是無窮無盡,無窮無盡!在前輩面前,我們也不必自慚形穢,因為就人的本來的資質而言,我們並不缺乏創造力。前人做得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年輕人應該有這樣的志氣。

把“承擔,獨立,自由,創造”的

精神化為日常生活倫理

這就是“民國那些人”:這是有承擔的一代學人,這是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的一代知識分子,他們因此而成為民族的脊樑,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學術的頂天大柱,並且如魯迅說的那樣,為我們“肩住了黑暗的閘門”。作為後人,得以得到這一代人精神的守護與滋養,是人生之大幸。但斯人遠去,黑暗依在,只有我們自己來肩住閘門,自己來承擔,自己來堅守前輩留下的獨立、自由、創造的精神:這是你們這一代,“80後”的這一代的歷史使命,也是你們“建立信仰,確立生活目標與方向”的一個關鍵。

我最後要說的是,體現在這一代身上的“承擔,獨立,自由,創造精神”,也就是我們所要追尋的北大精神,所要傾聽的北大真聲音。追隨這樣的北大精神,傾聽這樣的北大真聲音,將把我們帶入人生的大視野,大境界,大氣概——如果我們只是咀嚼一己的悲歡,並且視其為整個世界,我們就太卑瑣,太可憐了。但我們還要自覺於,善於把這樣的“承擔,獨立,自由,創造”的北大精神化為日常生活倫理,落實到具體而微的生活實踐中,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想大問題,做小事情”——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恰恰是北大人的一個弱點,或者說一個誤區,甚至成了北大人的一個歷史包袱。今天的北大人,不僅有繼承北大精神的責任,還有克服北大的歷史積弊,成為既目光遠大,又腳踏實地的更為健全的新一代北大人的使命:這都是“後死者”應有的歷史承擔。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鼓掌)

錢理群,1939年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1981年獲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心靈的探尋》、《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