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感情破裂”之類的硬性標準。

但官僚機構為了辦事方便,通常敷衍塞責,往往會對一些難以明確量化的事件,生搬硬套地設定標準,而這樣的所謂“標準”,就一定會成為競底的工具。為了維護這種標準的權威性,人們往往不得不做出荒誕滑稽的事。

案例:無知和官僚造成的標準底線

中國目前申辦大學,還是採取審批制而不是准入制。為此,國家制定了眾多的門檻,也就是標準,沒有達到這些標準,就不允許興辦大學。

其中一條標準規定:獨立學院至少要有五百畝地。國外有很多著名大學,也只不過兩三百畝地,香港城市大學就一百多畝地,招了將近兩萬個學生。

中國的教育官員們大概以為,辦大學和辦農場一樣,必須要有一定規模的土地,而不是由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所決定的。

所以有人質疑:到底在中國辦大學,是“以人為本”呢?還是“以地為本”?

顯然,這是一種典型的胡亂制定標準,來進行選擇、判斷的競底思維,只不過他們為獨立學院所設定的這條底線,顯得實在太無知了。

10。政策底線

與法律底線相比,政策底線常常根據形勢的需要變動。尤其中國的經濟一直在搞活與調控這兩極之間擺動,因此競底者必須時時留意政策的變化。

中國的老闆們雷打不動地收看中央電視一臺的晚七點新聞聯播,留意觀察人事變動的各種小道訊息,就是為了揣摩政策底線的變化趨勢,以便據此調整自己的經營活動,而那些只顧埋頭打理自己生意的商人,往往會不慎觸到政策底線,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但對中國人來說,充分、及時地瞭解政策,並不全是為了更好地執行政策,相當多的人是想從政策中找到漏洞,好鑽政策的空子。。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三、底線型別(17)

什麼是“政策的空子”呢?就是競底者所喜好的競底空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就生動地刻畫了中國人想對政策競底的心態。

但如果對政策競底沒有掌握好時機、分寸,也有可能擊穿底線,導致身敗名裂。

案例:觸犯政策底線,鐵本慘遭擱淺

常州農民戴國芳以撿破爛起家,辦起了自己的鋼鐵廠。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持續高溫,鋼鐵非常緊俏,戴國芳理所當然地想擴建自己的鋼鐵廠。他的興建計劃得到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援,因為常州除了梳子、景泰藍等小工藝品外,特別需要一些大專案,來提升當地的GDP,大型鋼鐵廠當然是個好東西。

而戴國芳也是個合適的人,他是個典型的苦行僧,在常州以“五不老闆”著稱:不坐高階轎車、不進娛樂場所、不大吃大喝、不賭博、不住高階賓館。為了事業,把自己熬得骨瘦如柴,除了抽菸,沒有其他愛好,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待在工廠。

他的辦公室裡佈滿灰塵,沒有秘書,來了客人都是自己端茶送水,他喜歡在工廠食堂招待貴賓,不熱衷於政治公關,即使是國家部委級領導來視察,他也常常推託工作忙,而不去接待。

顯然戴國芳是典型的對內競底者,他家裡的所有積蓄都投入工廠,即使作為億萬富翁上了富豪榜,也沒有改變其對內競底的本色。但這個農民實際上很專業、很能幹,例如他和澳大利亞鐵礦商談成的鐵粉合約價格,無論在當時還是到了2008年,都是國內鋼廠中最低的。

常州政府的熱情支援,使戴國芳的擴建專案從200萬噸到400萬噸、600萬噸,最後定在840萬噸,佔地從2000畝變成9000多畝,投資規劃400億元。

而中國當時的政策規定,鋼鐵業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專案,必須由國家發改委審批,戴國芳獲准立項的機會非常小。

為了抓住機遇,戴國芳在當地政府的默許和授意下,開始向這條審批政策競底:他邊設計、邊施工、邊報批,先後成立7家合資、獨資公司,將專案化整為零,拆分為22個專案,向有關部門報批。

戴國芳事後說:當時所有手續都是政府搞的,我們也沒有去過問這些事,當政府說可以動了,我們就開工了。

戴國芳對這一專案充滿信心,他很自豪地表示:“鐵本要在三年內,超過寶鋼。”後來有人認為,正是這句話觸動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經,從而讓他惹禍上身。

戴國芳所看中的鋼鐵業,是受壟斷保護的重工業,存在著隨處可見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