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問題,是關於。“處理德國以外之德國權利及利益”問題中的重要事項,故圍繞山東問題,中國代表與日本等列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外交戰。
日本對中國的山東志在必得。日本政府對其代表團規定:“第一、……絕對的使命:即要求由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省的各種權益及財產,並領有原德國佔領的赤道以北的南洋群島”。1919年1月27日,日本代表牧野伸顯發言正式提出,日本作為戰勝國,根據同中國的“二十一條”及同英法等國的秘密協定,應該繼承在山東的權益。翌日,中國代表顧維鈞發言,駁斥了日本的說法,指出中國作為主權國和戰勝國,依據國際間的基本準則,完全應該收回本國的領土主權。顧維鈞強調:“膠州租借地膠州鐵路及其他一切權利,應直接交還中國。青島完全為中國領土,當不容有絲毫損失。……且中國對德宣戰之文,業已顯然宣告中德間一切約章,全數因宣戰地位而消滅。
約章既如是而消滅,則中國本為領土之主,德國在山東所享膠州租借地暨他項權利,於法律上已經早歸中國矣。”'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7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年版,第265~267頁。'中國代表的發言,義正詞嚴。巴黎報界普遍報道:“中國宣告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國代表的一致讚揚。”'《顧維鈞回憶錄》1。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86頁。'中國在輿論上取得了勝利,“形勢對日本不利。”'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49頁。'
4月16日,英、法、美、意、日等五國會議討論中國山東問題。美國代表在會上提議將山東先交本會暫收,以後再議定交還中國。日本代表牧野堅決反對,要求先由日本接收山東,然後再尋求解決辦法。英、法、意三國代表執緘默態度,美國轉向妥協。4月22日,在美、英、法三國首腦“三人會議”上,由中國代表列席。美國總統威爾遜說:他“不贊成顧的看法,即與日本訂立的條約是不公正的安排。條約的神聖正是大戰的主要動力之一,它並非一堆廢紙。如果條約與和平賴以存在的原則不符,我們還是不能廢除過去的義務。”英國首相說:“英國與日本的訂約是在極度需要日本的支援時進行的。……訂立條約是嚴肅的,英國現在不能掉過頭來對日本說‘行了,謝謝。當我們需要你的幫助時,你給予幫助,可是現在我們認為條約很不好,不應該執行。’”'《美國對外關係——巴黎和會1919年》第5卷,第146~148頁。'而法國首相剋裡孟梭隨之附和共同壓中國妥協,以接受日方觀點。
日本代表還向會議表示,如果日本在山東問題受挫,將拒絕在國聯問題上簽字。建立國聯是威爾遜最大的願望,威爾遜於是提出,如果日本在一切軍事權利上讓步,而將協議僅僅限制在純粹的經濟問題方面,他就將同意日本的要求。
29日,美、英、法三國會議邀日本代表出席,最後於4月30日議定了凡爾賽條約。其中第156至第158條對中國山東問題規定:德國將按照1898年3月6日與中國所訂條約及關於山東省之其他檔案,所獲得之一切權利所有權及特權,其中關於膠州領土、鐵路、礦產及海底電線,在膠州領土內的德國所有動產和不動產均為日本獲得,各項有關檔案證券及檔案,均於3個月內移交給日本。
這樣,名為《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竟把對於戰勝國領土主權及鐵路、礦山等方面權利的分割寫入條文,完全剝奪了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戰勝國的一切權利。這是巴黎和會的分贓性質以及威爾遜“十四點原則”虛弱性的大暴露。訊息一傳到中國國內,人民憤怒之極,立即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因此,中國代表團亦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際聯盟,是一個重大國際事件。1919年4月28日會議透過了《國際聯盟盟約》,並將它列為《凡爾賽條約》的第一部分。1920年1月10日國聯正式宣告成立,協約國方面的五強國為常任理事國。國聯成立後,實際上操縱在英法手中,美國因其要求未能達到,一度拒絕參加,蘇俄也被排斥在外。國聯標榜以促進國際合作,維持正義,實現國際和平與安全為根本宗旨,但國聯盟約並沒有能夠確定關於侵略的定義,也未能制定出制裁侵略的辦法。國聯不過是各帝國主義大國維護其自身利益,推行侵略政策,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工具。
6月28日,各國在凡爾賽宮明鏡廳正式簽署《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共432條。戰敗國殖民地隨後由國際聯盟根據委任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