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供擴充學校的基金。菲律賓僑領、南僑總會副主席李清泉,印尼僑領、南僑總會副主席莊西言,巴達維亞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委員會主席邱元榮,南僑總會常委侯西反,全美洪門領袖司徒美堂和阮本萬等,在動員華僑支援祖國抗戰中都起著極重要的作用。愛國鉅商胡文虎,一次就認購救國公債20萬美元,還捐贈200萬元國幣供建設殘廢軍人療養院和烈士遺孤教養院之用,1938年9月,又將存於國內銀行的200萬元鉅款全部認購救國公債。

僑匯和投資也是華僑在財力上支援祖國抗戰的重要手段之一。抗日戰爭開始以後,儘管國內戰事頻繁,形勢極不穩定,但僑匯和華僑回國投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仍逐年增加。據國民政府統計,抗戰開始後,1937年的僑匯為4。27億元(國幣,下同),1938年為6。44億元,1939年為12。7億元,1940年為13。2億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南洋和香港均被日軍佔領,並對中國的僑匯實行封鎖,因而南洋地區的僑匯驟減。但美洲的僑匯仍維持較高水平。每年達到7000至8000萬美元。抗戰爆發後,華僑對祖國的投資也很踴躍,陳嘉庚、侯西反、郭兆麟等僑領,集資在重慶開辦中國藥產提煉有限股份公司,可以生產90多種成藥提供前線使用。僑商胡文虎以1000萬元投入雲南礦物公司,大大促進了雲南的礦物開發。爪哇華僑集資在四川建立了較大規模的糖廠。馬來亞華僑向廣西運去新式機器,並投資1000萬元幫助改造和擴大廣西錫礦。

海外華僑的捐獻、購債、僑匯、投資,對祖國抗戰起著巨大的作用。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長何應欽在1940年國民參政會上的報告被露,19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