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救國軍擊退了日偽多次“圍剿”,在一年多時間內,拔除日偽據點、消滅日偽軍,戰績卓著。

1935年2月,救國軍在日偽協剿之下,被迫轉移到河北遵化縣境內。5月,在茅山地區遭5000餘日軍包圍和國民黨軍的協同“會剿”,孫身患重病,仍堅持指揮抵抗,不幸中彈犧牲,餘部突圍撤到長城外。日軍鎮壓了這支人民武裝的反抗鬥爭,接著又藉口孫軍進入非武裝區,得到國民黨地方政府的庇護等大作文章,對中國政府橫施壓逼,這就是孫永勤事件。

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殺事件。胡恩溥系天津親日的《國權報》社社長,住日租界壽街北洋飯店。

1935年5月2日晚,有人潛入其住宅,向胡連擊數槍後逃逸。日租界巡捕聞聲趕到,未獲兇手,將胡送至租界鹽谷醫院,因傷重斃命。白逾桓系天津親日報社《振報》社長,住日祖界須磨街22號。5月3日凌晨4時許,有人潛入住屋,連擊3槍,當日本警暑人員趕到現場時,白已身死。胡、白死後,兩家漢奸報紙即告停刊。胡、白二人均系親日派人物,經常往來於偽滿地區及日本,二人所辦報紙受日本駐天津軍事機構資助,併為日本侵華政策作宣傳辯護。胡、白二人在戒備森嚴的日租界被殺,日本即藉機說這是中國排日運動的表現,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將平津等地區納入“非武裝區”。

但是當時許多人認為並指出日本駐軍參謀長酒井隆上校是事件的操縱者。'秦鬱彥:《日中戰爭史》,原書房,1979年版,第18頁。'

在國民黨政府方面,孔祥熙財政部長會見美國大使詹森說:“親日記者被殺害,應該說是日本為設定(侵略)口實所為。”'秦鬱彥:《日中戰爭史》,原書房,1979年版,第18頁。'

(二)何梅協定

日本為利用上述事件來壓迫中國政府,1935年5月29日,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偕駐華使館武官高橋坦,一同到北平軍計會代委員長何應欽住所北平居仁堂,會見了何應欽及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秘書長俞家驥,第一次以口頭形式提出了日本的通告和要求。基本內容有:

“第一,由於中國官憲方面的貢任,發生了對付滿洲國的陰謀,中國方面給予長城附近的中國義勇軍援助,還有實行對日恐怖等破壞停戰協定的行為,其發動的根據地在北平和天津。如此看來,日本軍隊已經需要再度越過長城線而進行新的發展,北平、天津兩地也應在實際上包括進停戰區域。”

“第二,明恩溥、白逾桓被暗殺,是踐踏在天津訂立的交換公文,'原著者注:1902年7月12日訂立,包含鎮壓治罪權。' 是對日本的挑釁行為,今後如有類似事件發生,日本將依據條約所規定的權力,採取自衛上聽必要的行動。”

同時又提出如下具體要求:

“1。中國憲兵第三團、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政治訓練處和與事件有關係的國民黨部及排日團體從平津撤退,罷免這些團體的負責人員。

2。罷免於學忠河北省主席職。

3。希望事項:駐平津地區的第51軍(于學忠軍)及中央軍移駐保定以南,禁上平津地區黨部及藍衣社和其他秘密團體所策動的反滿抗日活動。”'張篷舟:《近五年中國與日本》第2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1~52頁。'

5月30日,駐天津日軍將裝甲車、小炮及機關槍隊在河北省政府主席辦公樓前的路上展開,飛機在平津兩市上空低飛盤旋,對於學忠施加壓力。

6月4日,酒井、高橋再次到居仁堂訪何應欽,詢問對日方要求的執行情況。何應欽答覆說,已處理者已有罷免蔣孝先等3人,解散憲兵第3團特務處等7項。但酒井等變本加利,當即又提出將於學忠免職,從天津撤走國民黨河北省黨部,調走北平的憲兵第3團,解散抗日團體及調走駐天津的第51軍等5條更為苛刻的要求。

6月7日,關東軍調兵至古北口、山海關等長城一線,炫耀武力,顯示其向平津推進的態勢。6月9日,酒井、高橋第3次晤見何應欽,步步緊逼。國民黨當局一味妥協,當日,何應欽以口頭形式答覆酒井和高橋等謂:“日方所希望之點,截止昨日為止,已完全辦到:

1.于學忠、張廷諤已他調。

2.軍分會政訓處已結束,憲兵第3團已他調。

3.河北省黨部已移保定,天津市黨部已停止工作,

4.日方認為有礙兩國國交之團體(如勵志社、軍事雜誌社)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