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城,震動了蘿北和綏濱的敵人。

自1936年9月到1937年4月,抗聯第3軍部隊馳騁北滿幾十縣,縱橫數千裡,與日偽軍作戰100餘次,斃傷俘敵1000餘人,攻佔城鎮20多座,打破了日軍以湯原等五縣為中心的大“討伐”,開闢了鐵力、海倫等新游擊區,為開展黑嫩平原的游擊戰爭創造了條件。

抗聯第6軍轉戰下江各地,開闢依蘭、樺川、富錦新游擊區第6軍剛剛編成,便在第3軍協同下,以湯原為根據地,開闢依蘭、樺川、富錦新游擊區。

1936年秋,根據北滿臨時省委第一、第二次常委會議決定,第6軍主力在軍長夏雲傑和參謀長馮志綱率領下,從湯原出發,越過鬆花江,進到依蘭、樺川等縣開展遊擊活動。經過幾個月艱苦征戰,入冬以後,南下部隊返回了湯原遊擊根據地。

同年11月23日,第6軍一部在湯原西北部活動時,遭敵襲擊,軍長夏雲傑身負重傷,不幸犧牲。夏雲傑是抗聯第6軍的創始人,對建立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開展松花江下游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夏雲傑犧牲後,第6軍於1937年2月,在集賢縣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根據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的提名,決定由戴鴻賓繼任軍長,蘭志淵任政治部主任,並在原7個團的基礎上,將部隊擴編成4個師12個團。4月間,又增編了第5師,師長劉振聲,政治部主任高玉聲,轄4個團。正當第6軍進行擴編之時,日偽軍集中3000餘人開始了對該軍的春季“討伐”。為避免損失,第6軍決定以師為單位向外線轉移,軍部及第4師留在湯原地區堅持鬥爭。

各部在轉移中,衝破敵軍的堵截,先後取得了火龍溝、夾信子、暖泉子、葫蘆信子和三道烏隆等戰鬥的勝利,並在樺川、富錦一帶開闢了新的游擊區。

與此同時,留在湯原老區堅持鬥爭的部隊,在馮志綱的率領下,取得了夜襲湯原縣城的勝利。5月18日夜,第6軍留守部隊在湯原抗日救國會會員的接應下,首先從湯原城東北角突入城內。爾後分三路向縱深發展:一路直插偽縣公署,並阻擊日軍守備隊的反撲;一路解除北門偽警察武裝,並以部分兵力控制退路;一路開啟監獄和倉庫,解救被關押的同胞,獲取軍用物資。拂曉以前攻城部隊順利撤出,並打退了日軍的反撲和尾追。此戰全殲城內偽警察和偽守備隊,擊斃日本參事官,俘偽副縣長以下數十人,繳迫擊炮3門,輕機槍3挺,步槍60餘支,救出被關押的幹部和群眾70餘人。這一勝利轟動了北滿,鼓舞了下江軍民,沉重打擊了日偽軍。

第3、第6軍抗日遊擊戰爭的開展,鞏固與擴大了北滿遊擊根據地,使松花江沿岸10餘縣聯成一片,在根據地內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國會、婦女會、兒童團以及農民自衛武裝。僅依蘭、湯原兩縣就有抗日救國會會員35萬人,珠河縣有農民自衛隊員6000餘人,各項工作實際上都在救國會的領導之下進行。

1936年三四月間,在湯原還召開了工、農、商、學、兵代表會議,成立了下江人民政府,使根據地建設日趨完善。

四、東北抗日聯軍第8、第9、第10、第11軍的建立

東北抗日聯軍除了上述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7個軍以外,還有一些與中共有統戰關係的抗日部隊,在抗日勝利形勢的鼓舞下,經過中共組織的工作,於1936年夏至1937年秋,先後加入了抗聯的行列。這些抗日武裝力量,儘管與中共直接領導的7個軍不同,但他們在抗日這個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並且願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為加強這些部隊的建設,中共還向這些新建立的軍派出了黨代表(政治委員)和政治工作幹部。但由於這些部隊成份比較複雜,而共產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在這些部隊中又比較薄弱,以致有的部隊的改編只是形式和名稱的改變。在勝利的形勢下,他們能夠同共產黨站在一起打擊日本侵略者;當遇到艱苦困難特別是挫折時,往往經不起考驗,甚至發生懷疑、動搖,以至走向反面。

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

1934年3月,依蘭縣土龍山農民反日暴動後,以謝文東、景振卿為首組成民眾救國軍。同年10月,民眾救國軍失敗,餘部在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幫助下重整隊伍。1936年9月,該部在抗聯第5軍黨委直接指導下,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軍長謝文東(後叛變),政治部主任劉曙華,副軍長滕松柏(後叛變),參謀長於光世。部隊由原來的4個團擴編成兩個師,後來又擴成6個師,約2000人。該軍編成後,在依蘭、方正、延壽、勃利等地開展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