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同時建設鍊銅廠,年產3600噸。
(5)開發水口山和貴縣鉛鋅礦,年產5000噸。
(6)開發高坑、天河、譚家山和禹縣煤礦,年產150萬噸。
(7)建設煤煉油廠,同時開發延長、巴縣和達縣石油礦,年產2500萬加侖。
(8)建設氮氣廠,年產硫酸錏5萬噸,同時製造硫酸和硝酸。
(9)建設飛機發動機廠、原動力機廠和工具機廠。
(10)建設電機廠、電線廠、電話廠和電子管廠。'《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中國文史出版社,第29頁。'
1936年度,國民黨政府撥款1000萬元,1937年度又撥款2000萬元,作為建設重工業的經費。同時軍事委員會批准統制鎢銻礦出口貿易,所得盈利充作建設費用。於是,資源委員會便開始著手工業建設。在1936年至1937年上半年一年多時間內,先後設立了中央鋼鐵廠、茶陵鐵礦、江西鎢鐵廠、彭縣鉛礦、陽新大冶銅礦、中央機器製造廠、中央電工器材廠、中央無線電機制造廠、中央電瓷製造廠、高坑煤礦、湘潭煤礦、天河煤礦、四川油礦、靈鄉鐵礦、中央鍊銅廠、重慶臨時鍊銅廠、水口山鉛鋅礦、雲南錫礦、青海金礦及龍溪河水電廠等21家企業。同時從國防考慮,這些廠礦均分佈在湖南、湖北、江西、雲南、四川、青海等省。資源委員會所擬定的重工業三年建設計劃中籌設的廠礦大部分已經動工興建。這一計劃的擬定以及部分實施,對中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交通建設
為了適應軍事和經濟的需要,國民黨政府比較重視交通建設,取得的進展也較為顯著。
1935年,國民黨政府提出為流暢貨運,要“儘量發展各縣各省區間之道路交通、改進水陸貨運,力謀貨物流通之便利。”規定“交通運輸之建設應使其適合經濟建設及國際形勢之需要,”'張其昀:《中國國民黨黨史概要》第2冊、臺北1979年版,第757、762頁。' 進一步整理舊路,修築新路,並對各主要鐵路增設防空設施。國民黨“五大”還透過了《請興築滇省通江通海通緬鐵道以應國防需要而闢經濟泉源案》,指出:在此“中日戰禍一觸即發之際,沿江沿海隨時有被封鎖之虞。交通系國防至巨,為適應國防需要……確有及時興築通江通海通緬鐵道之必要。”'羅家倫:《革命文獻》,第75輯。'
至1937年上半年,交通建設有了較大進展。
鐵路:
中部南北大幹線粵漢路於1936年4月28日株(洲)韶(關)段通車後,全線貫通。廣九線也於1937年7月中旬接軌投入使用;東西大幹線隴海路的展築工程到1937年上半年,寶雞以東至連雲港共1075公里通車;
華東干線浙贛路於1936年通車至南昌,迄1937年夏,南昌至株洲段通車;西部南北幹線同蒲鐵路於1935年9月通車,平綏、隴海兩路從此勾通;東南的蘇嘉路於1936年7月通車。同時,錢塘江鐵路大橋也基本建成。此外,已經建成的鐵路還有杭甬鐵路、淮南鐵路、江南鐵路等。1936年國民黨政府還提出了“鐵路五年計劃”,擬定在5年(1936~1941)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