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兵役召集教育,動員計劃實施等。
在實行兵役法的同時,國民黨政府對壯丁和學生推行了國民軍訓。
壯丁訓練:
1936年,國民黨政府釋出《壯丁訓練實施綱要》,並予實施。
同時訂立《縣軍訓教育官遴選辦法》,由中央統一訓練各縣軍訓教官,分配備省任用。計第一期至第四期共訓練縣軍訓教官968人。至1936年底,壯丁訓練完畢者達50餘萬,正在訓練者約100萬餘人。但是,國民黨政府的所謂壯丁,絕大多數是強抽和抓捕來的,難以收到應有的訓練效果。
學生軍訓:
1935年國民黨政府對大、中學生全面推行集中軍訓制度,每期3個月,授以預備役軍士和候補軍官教育。首先實行學生軍訓的有蘇、浙、皖、閩、贛、鄂、魯、晉、冀、滇等省和京、滬、青3市,爾後逐漸推行到全國。到1936年底,全國高中及同等學校受訓合格為預備役軍士者有17490人,專科以上學校受訓合格為候補軍官者有888人。到1937年上半年,全國已受軍訓的高中學生約224000人,專科以上學生64340人。
在西安事變前,國民黨整建陸空軍等軍事準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剿共”服務的。
1937年度,國民黨政府撥出普通軍費和國防建設專款共6。34億元。其中空軍建設費7000萬元,陸軍建設費約1。2億元,海軍建設費228萬餘元。
這是自“九·一八”以來第一筆不用於內戰而用於抗戰的鉅款。然而此時距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因此所能進行和完成的軍事準備是極其有限的。
二、加強重工業和交通建設
(一)國防經濟建設的籌劃
1935年12月4日,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透過了《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案》。內稱:“值此國際風雲,益趨險惡,設戰事一旦爆發,海洋交通隔絕,外貨來源阻斷,舉凡吾人平日衣食住行之所需,將立呈極度之恐慌。屆時即無強敵之侵入,我亦將因社會經濟之混亂而自行潰亡也。……應速具勇往果斷之決心,採取最進步最有效之方式,迅速作適當之準備,調整原有生產組織,統制社會經濟行動,使國民經濟,得為有組織有計劃之活動。”
該案確立了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原則朋條。'蔣緯國:《抗日御侮》第1卷,黎明文化事業公司,臺北1979年版,第101~104頁。' 並在第3條中規定:“國民經濟之建設,應以整個民族為目標,在目前國際情況下,尤應審度各地交通地理之形勢,凡基本工業之創辦,重大工程之建築,均須擇國防後方之安全地帶而設定之。”
1935年7月,蔣介石提出:“對倭應以長江以甫與平漢路以西地區為主要線,以洛陽、襄樊、荊宜、常德為最後之線,而以川黔陝三省為中心,甘滇為後方。'張其昀:《中國國民黨黨史概要》第2冊,臺北1979年版,第747頁。'
據此,1935年資源委員會在擬定三年重工業建設計劃時,提出了在湘、鄂、贛三省建立後方戰略基地的設想,“擬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陽之間,為國防工業之中心區域,併力謀鄂南、贛西以及湖南各處重要資源之開發,以造成一個主要經濟中心。”'經濟部:《西南西北工業建設計劃》(1938),重慶市檔案館藏檔案。'
國民黨政府確立配合國防的經濟建設方針,對抗日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經濟資源調查和工業建設計劃
為調查研究全國各種資源狀況和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形勢,並提出相應計劃,1932年11月1日,國民黨政府成立國防設計委員會,隸屬於國民黨政府參謀本部。該委員會經過幾年的工作,調查了全國礦產、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財政經濟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並對化學工業及輕工業有關部分作了分業調查,擬定了統制計劃。
1935年4月,國防設計委員會與兵工署資源司合併改稱為資源委員會,隸屬軍事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從事資源的調查研究、開發和動員。但實際上注重進行重工業建設。
當年,資源委員會擬定了三年重工業建設計劃。內容如下:
(1)統制鎢銻,同時建設鎢鐵廠,年產鎢鐵2000噸。
(2)建設湘潭和馬鞍山鍊鐵廠,年產30萬噸。
(3)開發寧鄉和茶陵鐵礦,年產30萬噸。
(4)開發大冶、陽新和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