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12月18日。'
“七·七”事變後,西方大國對日本的綏靖在國聯大會和布魯塞爾會議上表演得最為充分。
1937年7月16日,中國政府向九國公約國及英法政府遞交備忘錄。8月30日,中國駐瑞士公使胡世澤向國聯控訴日本擴大侵華戰爭。9月12日,中國駐國聯代表顧維鈞正式向國聯大會提出申訴書,要求各國制裁日本。9月16日,國聯決定將中國的申訴書提交給遠東諮詢委員會處理。
10月6日,國聯大會透過了遠東諮詢委員會的兩項報告:
第一項報告,指出日本軍隊的行為違反了“九國公約”和非戰公約,但未明確宣佈日本是侵略者;
第二項報告建議召開“九國公約”國會議,並提議國聯明確表示從道義上支援中國,要求各國擴大對中國的援助。但無實際措施,只不過是說說而已。
召開“九國公約”國會議,是英國代表提出的。作為華盛頓會議的發起國,美國不能拒會。羅斯福指示美國代表戴維斯,既不希望“被推到前臺充當領袖”,也不願落在後面變成“英國風箏上的尾巴”。'〔美〕多蘿西·博格:《美國與1933~1938年的遠東危機》,哈佛大學出版1964年版,第406~407頁。'
英美兩國,在會前既不願意帶頭主持正義,更不願在會上採取任何制裁日本的措施,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說,到這個會議上去談論經濟制裁“是完全錯誤的”。'〔英〕尼維爾·張伯倫:《為和平而鬥爭》,倫敦1937年版,第42頁。' 這就給會議的成功投下了陰影。
11月3日,“九國公約”國中美英法和特約國蘇聯等19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正式開會。英美等國在會上互相推諉,誰也不願充當會議的主角,好不容易才說服比利時充當東道主,並由其外交大臣斯巴克主持會議。
會議中間,中國代表顧維鈞懇請各國從道義上、物質上、經濟上對日本施加壓力,對中國實行援助。蘇聯代表要求對侵略者採取集體措施,實行制裁。
但英、美、法等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