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頰呋罨鈧嗡饋�

遇上這種庸醫,倒不如不治。常言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中等水平的醫治)”,因為不少疾病可以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慢慢康復。這雖然給自己帶來一些病痛的煎熬,但總比碰上庸醫,把小病弄成大病,甚至一命嗚呼要強得多。所以,《折肱漫錄》說:“欲求速效,而輕用醫藥,為病者所忌。藥者,人生之大利大害也。不遇良醫,不如不藥。不藥而誤也悔,藥而誤也亦悔,然不藥之悔小,誤藥之悔大。”當然,這不是說不及時求醫早治,而是說比找江湖醫生要好得多。

江湖醫生古今都有,君不見某處牆角或電線杆上那些“祖傳秘方”、“專治艾滋病”花花綠綠的招貼,皆是江湖派所為。一名八歲癲癇病患者,吃了那裡的“秘方”,癲癇病未見效果,反而增加劇烈腹痛。病家只得改弦更張,到醫院請專家診治。結果發現,小患者因服“秘方”,已受到嚴重鉛中毒損害。這正像《黃帝內經》所批評的:“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江湖醫生危害雖然不小,但其人數畢竟有限,而作為職業醫生,則應該對技術精益求精,以防發生誤診、誤治。

例如本作者曾收到一份從湖北省某地寄來的病歷,一位19歲的姑娘因為心煩失眠、急躁易怒而不能學習和工作,在其當地一直以“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診斷和治療而效果不好。經過仔細察看這份病例的全部材料,診斷為“癲癇病、精神運動型發作”,遂給予相應中藥治療,五個月後症狀顯著緩解,而能參加正常學習。

對於患者,固然不能病急亂投醫,對於醫生,則應當繼承古代重視醫德醫術的優良傳統。清代醫學家吳塘告誡道:“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溫病條辨序》)

◎“庸醫”

“庸醫”之說到底從而何來?庸醫自古有之,一說是“胡亂斷病”;一說是“亂*方”;還有一說是“馬大哈”,粗枝大葉,如把紗布剪刀留在病人腹腔內,等等。但斷病不準和開藥不對症不僅是庸醫有,不是庸醫可能也會有。因此,還需對庸醫作一番考究,以便更準確地辨認。

大凡庸醫都懂一點草頭方,如柴胡、川芎、甘草、百合之類,也懂得一些望、聞、問、切的斷病手段,一點都不懂成不了庸醫,畢竟庸醫也是醫。但庸醫大都沒有自知之明,總以為自己懂得很多。

庸醫害人不淺,或謀人錢財,或誤人性命,因此必須警惕。怎樣防止庸醫害人?患者應增強識別能力,不找庸醫看病。庸醫治人疾病,弄不好會害人性命,而其他行業的從業者,弄不好也會有所耽誤。如不稱職的老師會誤人子弟,不稱職的工程師會做出“豆腐渣工程”,歪嘴的和尚會把經念歪。因此,三百六十行都應警惕庸醫式的人物。

4.官兵一體,醫患同心

將士一體,官兵團結,同心同德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要想做到將士一體,除了“鐵的紀律”之外,最重要的則是將領應在士兵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信。而威信的樹立,關鍵在於將領的戰績與行為,凡深謀遠慮、指揮得當、百戰百勝的將領,必然有極高的威信;善於嚴格訓練又能愛護士兵,並以身作則的將領,更能使他的軍隊團結一心,士兵樂意服從指揮甚至為之效命。

醫患關係雖然與官兵關係不同,但是作為真正高明的醫生,要想提高治療效果,要想使醫學知識得到傳播和推廣,同樣必須具備關心愛護病人,嚴格要求病人,並且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品格。孫思邈在其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的一開頭便提出:醫生必須愛護病人,急病人之所急,待患者如親人。為人治病應該不避艱辛,不計報酬,全力以赴。他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悽愴。勿避嶮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視一切病人“皆如至親”,不帶一絲私慾雜念,不避艱險,不惜自家身命,一心救護病人,是對醫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醫生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不斷提高療效的前提條件。

除了關心、體貼病人之外,醫生還應從治療疾病的需要出發,給病人以一定的約束,如飲食忌口、勞逸的度與量、情志的喜怒等,均應提出明確而嚴格的要求,否則也不能收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或者使已經取得的效果前功盡棄。《黃帝內經》即曾指出醫生必須避免“五過”,其中第四種過錯就是“醫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