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領導,這裡有領導者個人的問題,如文化水平低,素質差。但是問題如此集中,顯然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
首先,這源於農場幹部對知識青年的整體看法,這種看法也就是當時社會上對知青的看法。在政治條件以及其他條件都相對較好的青年或進入大學或應徵入伍或留在城市就業之後,下鄉和到農場的青年總會給人一種“被淘汰”的印象,這是無論怎樣宣傳都無法掩蓋的事實。於是,在片面強調階級鬥爭的環境下,一些階級鬥爭的弦繃得很緊的幹部,會將這些青年看作是資產階級的少爺小姐來加以歧視;下鄉青年本身所混雜進的工讀學校學生甚至在社會上沾染了劣跡的流氓小偷等人,更使農場幹部和職工加深對他們的偏見,他們都認為這些青年是城裡不要的“渣滓”,北京一些農場就公然稱這些青年為“渣兒”。他們對於城市將這些包袱甩給他們非常反感,這股怨氣當然就宣洩到知青身上。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是下鄉知青都被戶口和糧食關係嚴格控制著,對於農場再不滿意,真要離開,也有諸多顧慮,用上述例子中幹部的話說,就是反正想跑也跑不了。這使當地幹部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對於知識青年享有的是至高無上的、基本上不受任何制約的權力,他們可以對知青為所欲為。一旦認識到這點,後果就很可怕,動輒扣青年的工資、口糧,隨意打罵知青,開批判會,甚至汙辱女青年一類事件,便如上述那樣層出不窮。本來,在這裡,國家的政策、法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