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中打成了傷殘之軀,在日軍沿途緊逼跟蹤襲擾的情況下,經過混亂的長途撤退,根本沒有時間在後方進行即使是短期的整訓補充。
俞濟時回來後對王耀武說,他在南京所見到的將領都不贊成守南京,只有委員長和唐生智主張守,他問王耀武什麼意見。王耀武說:“我看沒有守住南京的有利條件:(一)各部隊新從上海撤退,士氣不振,一般官長身在江南而心已過江北。(二)唐生智的長官部是臨時湊合而成的,所指揮的部隊是臨時調撥的,這些部隊他過去都沒有指揮過,他不瞭解各部隊的情況,
也不瞭解敵人的情況。(三)要守南京城,必須守住城郊的要點,地區大,兵力單,難以形成縱深,易被突破。因此我也認為南京不易守住。”王耀武《第七十四軍參加南京保衛戰經過》(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 南京保衛戰》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7年)
一個倉促的守城決定,一位無力控制全域性的守將,一支疲弱的新敗之師,這一切,都昭示著南京保衛戰未戰先敗的悲劇性結局。戰役的結果之慘痛,半個多世紀後依然令國人刻骨銘心,但是,若僅以成敗論英雄,對當年那些不惜為國流血犧牲,以血肉長城抵禦外侮的抗日將士們,則有失公允。在牢記南京大屠殺的國恥之時,我們後人也不應該忘記,當年的守城軍人們,也曾經在南京浴血奮戰過,在這出悲劇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悲壯場面。
二
軍令如山倒。一接到命令,51師迅速行動起來,從句容向西轉移,11月28日到達南京郊外,駐通濟門淳化鎮中間地